慈禧太后的将军有哪些,慈禧太后的将军有哪些名字

发布时间:2023-03-12 15:10:40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风水知识 >

荣禄是谁啊?

荣禄(1836--1903),清末大臣。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满洲正白旗人。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所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874年,同治帝死,荣禄参与确定载继承帝位,为慈禧太后所倚重。1879年,因忤慈禧太后,又被劾纳贿,降二级,去职10余年。1891年底,起任西安将军。1894年,允准入京拜贺慈禧太后60寿辰,适逢中日战事紧急,留京再授步军统领,会办军务。战后,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督练北洋新建陆军。1898年6月,百日维新期间,授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为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得力人物。旋即内调中枢,授军机大臣,晋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节制北洋海陆各军,统近畿武卫五军。策划立端王载漪子溥为大阿哥(皇储),谋废黜光绪帝。1900年义和团运动中,主张保护各国驻京使馆,镇压义和团。1902年1月,随慈禧太后返京后,转文华殿大学士,管理户部事务。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 在《走向共和》的前半部分,有一位深受慈禧太后信赖的荣禄,历史上的荣禄是怎样一个人?他和慈禧太后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荣禄(1834~1903),字仲华,正白旗满洲人,瓜尔佳氏。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 1898年,光绪帝起用康有为、谭嗣同等参预新政,准备实行变法。慈禧太后惟恐形势有变,于是迅速起用了手握兵权的荣禄,授荣禄为文渊阁大学士,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统帅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和袁世凯的新建军。当光绪皇帝依靠维新派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光绪帝又推行新政,起用新党等一系列谕旨,结果引起了一班守旧大臣的极度恐慌。荣禄见此情形,立即进京密谋于慈禧太后。 这时,恰好慈禧和光绪要去天津阅兵,而且荣禄在天津已经利用海防公所旧址修建了太后行宫和皇帝行宫,于是他们决定利用天津阅兵的机会,在必要时废黜光绪。这时,朝中的维新派也已感到形势的危急,想利用倾向维新的袁世凯在天津阅兵时,乘机杀掉荣禄。不料,袁世凯回到天津,立即把此事向荣禄告密(也有人认为,去天津向荣禄告密的,是御史杨崇伊)。荣禄得知这一情况,连夜赶到颐和园,向慈禧太后报告。慈禧乃于次日发动政变,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同时大肆捕杀维新派人士。 经过这次变故,荣禄益得慈禧太后的信任,授荣禄为军机大臣,兵部尚书,节制北洋海陆各军。义和团运动前,曾经与慈禧太后密谋立端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皇储),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往西安,命荣禄为留京办事大臣。不久又诏赴西安行在,赏黄马褂,赐双眼花翎、紫缰。1902年1月,荣禄随扈自西安还京,加太子少保衔,转文华殿大学士。1903年荣禄病死,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

求采纳

慈禧宠臣荣禄,他当时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位?

清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独子载淳继承大统,登基为帝,是为同治皇帝。同治皇帝登基后,其生母懿贵妃“母凭子贵”,尊封“圣母皇太后”,尊上徽号“慈禧”,她就是实际掌握晚清政权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

咸丰皇帝驾崩时,慈禧太后26岁,可谓风华正茂、正值当年;再加上其手握晚清军政大权,基本等同于西汉的吕太后、唐朝的武则天;以致诸多野史笔记、坊间传闻甚至连国外文献中都出现了慈禧太后“暗置面首、豢养男宠”的传闻。在这些传闻中,晚清重臣荣禄就被认为是慈禧太后最为恩宠的“情人”之一。

荣禄能得慈禧太后青睐的真正原因

现代作家高阳先生所著《慈禧全传》、晚清女官德龄所著《爱恋紫禁城》都曾证实过慈禧太后和荣禄之间的“情侣”关系。英国驻清外交官巴恪思在其所著自传体小说《太后与我》中,甚至还直接描绘了慈禧太后和荣禄秘密约会时的场景。

当然,慈禧太后和荣禄之间的绯闻也只是传闻而已,根据《宫女往谈录》和后世学者的考证,荣禄在晚清时期的辉煌确实是因为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青睐,但绝不是因为两人的“情人”关系,而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

1、荣禄强大的家族背景

荣禄隶属满洲正白旗,乃属“天子亲率”的上三旗之一,地位尊崇,升迁机会远胜于下五旗人;其所在家族更是名将辈出,为晚清政权的稳固立下了汗马功劳,曾被咸丰皇帝评价为“世笃忠贞”。拥有如此显赫的家族背景,荣禄能在晚清官场崛起并不奇怪。

2、荣禄自身同爱新觉罗氏的姻亲关系

荣禄的嫡福晋萨克达氏,同咸丰皇帝的原配嫡后——孝德显皇后萨克达氏同族;继室为恭亲王常宁七世孙、同治朝大学士灵桂之女。荣禄的两个女儿更是先后嫁给清朝宗室:长女为礼亲王世铎的儿媳妇;幼女为醇亲王奕譞的儿媳妇,也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同爱新觉罗氏联姻联亲、休戚与共,乃系荣禄仕途飞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3、荣禄为慈禧太后做出的三次贡献

孟森先生在其所著《清史演义》中,详细记载了荣禄为慈禧太后做出的三次贡献:

“辛酉政变”中,时任咸丰皇帝侍从的荣禄,“乘间进言于皇太后,发觉肃顺等人阴谋,以致宗社危而复安”;“戊戌政变”中,荣禄一手挫败维新派,营救慈禧太后于万急之中;“庚子国变”中,荣禄更是力劝慈禧太后“勿要轻信义和团妖术”的少数清醒人之一,而后虽获重谴但仍忠心耿耿,数次请求前西安护驾。也就是说,自咸丰皇帝驾崩,荣禄便明确站位,成为了坚定忠诚的“后党”成员。因此,才会获得慈禧太后的青睐,才会实现仕途的飞升。

那么,在慈禧太后的特殊关照下,荣禄最后官至几品,官居何职呢?荣禄的仕途升迁史根据《清史稿·列传二百二十四》的记载,我们能大致理清荣禄的仕途升迁过程:咸丰年间,荣禄蒙荫或赏“工部主事”官职,基本相当于现今国务院部委下辖某司的科室负责人,行政级别稍低于副厅级。而后,荣禄转任“工部员外郎”,成为副司长。咸丰朝末期,荣禄出任“直隶候补道”,成为拥有稍高于正厅级的待选官员。也就是说,直到咸丰皇帝驾崩,荣禄还只是一个正四品,等待官缺的候补官员。因为在“辛酉政变”中的突出表现,同治年间的荣禄倍得慈禧太后恩宠和信任,历任“神机营专操大臣”、“工部侍郎”最终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也就是说,及至同治皇帝驾崩,荣禄已经成为类似于现今中央办公厅主任的二品大员,行政级别为副国级。

进入光绪朝,慈禧太后再度“垂帘听政”,荣禄也随之迎来了仕途的第三个晋升阶段:光绪元年:

荣禄署理“九门提督”,成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北京公安局长。品秩为正二品,行政级别为副国级。

光绪四年:荣禄出任“左都御史”、“工部尚书”,成为兼任城建部、工信部、交通部和最高检一把手的副总理,行政级别为副国级。光绪五年:荣禄因“劝阻慈禧自选近侍太监”

而被治以“忤旨之罪”,被迫告病免职;光绪十七年,被外放任西安将军,品秩从一品,行政级别为副国级。光绪二十一年:复任“九门提督”兼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成为北京卫戍区司令、北京公安局长;兼任外交部长、国防部长的副总理,行政级别未变。

光绪十一年:出任“协办大学士”,成为政治局委员。

光绪二十四年:官至“文渊阁大学士”

并兼管刑部、兵部,节制北洋各军,正式入职军机处。此时的荣禄相当于兼任最高院、司法部、公安部、国防部部长的副总理,并任北洋军司令,同时兼任政治局常委。品秩达到顶点——正一品,行政级别也达到顶点——正国级。

光绪二十七年:晚清重臣、光绪朝唯一的“文华殿大学士”李鸿章病逝,荣禄改任“文华殿大学士”。注意,自乾隆朝名臣富察·傅恒以后,“保和殿大学士”不再设立,“文华殿大学士”便成为“内阁大学士”之首。也就是说,此时的荣禄已经成为“内阁首辅”。

同年,“领班军机大臣”——礼亲王世铎又被罢黜,仅排在其后的荣禄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领班军机大臣”。也就是说,此时的荣禄已经成为“内阁”和“军机处”的双料一把手,基本等同于现今兼任政治局常委的国务院总理,行政级别为正国级。

后记就荣禄的仕途高度而言,基本等同于传统上的“朝廷宰相”,“上,辅佐天子;下,统领百官”。如此官职、如此地位,也难怪时人乃至后世会怀疑慈禧太后同荣禄之间的关系。

光绪二十八年,经慈禧太后指婚,荣禄幼女——瓜尔佳·幼兰被指婚给光绪皇帝的弟弟、第二代醇亲王,也就是后来的摄政王载沣。光绪三十二年,幼兰生育一子,即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

官至宰相、正国级别;清末摄政王的岳父、末代皇帝的外公;位极人臣、无以复加,大概就是这个境界吧

慈禧太后死后哪位将军陪葬?

慈禧太后死后没有哪位将军陪葬。

瑜妃、珣妃、瑨妃这三名妃子在慈禧去世的时候,送完葬却选择给慈禧殉葬。

荣禄是庸才吗?他为什么能得到慈禧的专宠?

当然不是庸才啊!

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肯定又否定,否定再肯定……往复循环的一个过程。

比如李鸿章,最早的时候只知道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个大汉奸。随着学识的增长,对他的观念又会发生转变,觉得他不过是大清的裱糊匠,是身不由己。

可是再往深处研究之后,又会产生怀疑,尤其是这句“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的话,又对他身居高位却为自己开脱所叹息。

与李鸿章不同,晚清还有一个重要级人物,也是李鸿章卸任后的直隶总督接班人荣禄,却被我们误解了这么多年。

一、荣禄,满洲正白旗人,晚清重臣,深受慈禧太后信任,死后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

受先入为主的观念影响,我们总是认为戊戌变法就是代表先进,就是完美无缺的。而慈禧也罢,荣禄也罢,就是纯粹的变法顽固派,不仅阻碍变法,甚至杀掉维新人士,圈禁了光绪帝。

实际上,任何事情并非非黑即白,荣禄也并不是反对变法,相反,他其实非常支持变法的。只是他所谓的变法,是讲究循序渐进式的,而康有为和梁启超等维新派却要下猛药,甚至要光绪帝大开杀戒:

“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

治大国如烹小鲜,哪有一蹴而就的,理解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愤青误国的道理了。

而戊戌六君子里面的林旭就是荣禄推荐的,而且荣禄还多次给他写信,跟他讲变法的方法和策略,可惜林旭并没有听从荣禄的建议,反而更加激进起来。甚至于,同属“戊戌六君子”的杨锐,都觉得林旭有点“年少轻狂”。

后来荣禄给伊藤博文写的信中,也有他自己对变法的看法:

“积习相仍,骤难移易。譬之起虚弱而仁痿痹,辅以善药,效虽缓而有功;投以猛剂,病未除而增剧。”

由于维新派过于激进,已经伤到了大清的根基,于是荣禄进京,跟慈禧太后密谋,及时叫停了变法。

二、荣禄的确很了不起,一直追随在慈禧太后左右,为慈禧的掌权立下了汗马功劳:

辛酉政变中,荣禄就是支持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并亲自参与了政变;同治帝驾崩之后,同样是荣禄,再次支持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戊戌变法时,荣禄的功劳自不必说,直到八国联军入侵时,荣禄成了慈禧太后唯一的依靠。

甚至于,如果没有荣禄,洋人根本不会轻易放过慈禧太后,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各种传说中,都在讲,荣禄其实是慈禧太后的情人,俩人青梅竹马,还曾经订过亲,甚至于慈禧太后还为他流过产。

关于这个传说是这样的,部分内容来自于高阳写的《慈禧全传》:

书中提到一个宫廷画师,他叫巴克斯,曾经写了一本书叫《我与太后》,其中就提到荣禄经常以商议大事为由半夜进宫,第二天天没亮离开。

在光绪六年时,此时慈禧太后四十多岁,正是如狼似虎的年龄,某一天突然生病了。当时朝廷的御医竟然束手无策,还是李鸿章和曾国荃举荐了两个郎中进京诊治,才治好了慈禧的病。

二人诊断慈禧太后所患的是“骨蒸”重症,因此对症下药,使慈禧太后的病情渐有起色。

清朝皇宫,王公大臣们看病都有登记的,但给太后看病的药方却总感觉有点不对症,后来才知道慈禧太后患的是:

“小产血崩,经水淋滴。”

三、所以,御医才讳莫如深,外地来的郎中编了了骨蒸的病,偷偷替太后治疗了小产。

而这件事之后,荣禄干脆直接辞职了,直到六七年后,才又被外放为西安将军,又过了七八年后才重新回了京。

其实,大家就当个笑话看看就行了,慈禧太后一举一动都在宫女或太监的监视之下,这么多人,她怎么可能有机会和时间跟荣禄混在一起?

而且所谓的青梅竹马也根本不可能,慈禧小时候是在安徽长大的,荣禄小时候是在北京生活,俩人根本就凑不到一块去。

其次,荣禄是上三旗,慈禧是下三旗,就地位而言,荣禄是高于慈禧的。按照清朝的制度,旗人女子必须先选秀女,被刷下来之后才能自由恋爱,单这一点就可以否定了俩人曾定娃娃亲的可能性。

这里不展开辩驳了,慈禧太后后来跟荣禄关系好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一方面俩人是内亲,从辈分上来讲的话,慈禧得喊荣禄一声大侄子,辈分在这摆着呢,俩人更不能定亲的。另一方面,荣禄确实对慈禧太后忠心耿耿,为了她,甚至于不顾大清朝的利益。

俩人是亲戚关系,荣禄又极力维护慈禧太后的统治,再加上这个人能力还不错,慈禧太后重用且宠信他,也就不足为奇了。

《走向共和》这部历史剧,虽然是演义,但刻画人物形象上还是比较到位的。实际上,剧中的李鸿章自诩为大清的裱糊匠,那是因为主角光环作用,真正的裱糊匠应该是荣禄。

四、在《走向共和》中,荣禄的表现堪称一流,尤其是在慈禧西逃时,他跟慈禧太后的这段对话,令人叫绝!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怒火”并没有消除,还想继续扩大战果,尤其是曾经仇视西方的那些官员,是务必杀之而后快的。

于是,一份列出了一百多名“战犯”的名单,就交到了慈禧太后的手上,而排在第一位的赫然就是慈禧太后。这下子把慈禧给吓尿了,于是让李鸿章和庆亲王一定要跟联军和谈,只要不杀自己,什么条件都答应。

于是就有了慈禧太后向荣禄“撒娇”的剧情:

慈禧太后试探着问荣禄:你觉得他们能帮我从名单上去掉吗?

荣禄回答:应该能吧?

慈禧太后不满意这个回答:你给我想想办法啊?

荣禄挺耿直:奴才想不出!

慈禧有点失落:当初我犯糊涂跟联军宣战的时候,别人不拦我也就罢了,你怎么也不拦着我啊?

荣禄也挺委屈:我记得当时有两个人拦着你啊,可惜被你给宰了,我还不想死!

慈禧太后继续“懊恼”:那你也该拦着我不让我杀人啊。

荣禄:当时几个封疆大吏,刘坤一、张之洞、李鸿章都上折子反对了,你都不听,我拦着你会听我的吗?

慈禧太后:我还不想死啊……呜呜……咦,不对,怎么名单上没有你的名字,你是不是跟洋人勾结了,说?

荣禄后面的表现可就真绝了,敢给慈禧太后甩脸子啊,威武霸气:太后哦,我倒是想勾结呢,可惜啊,洋人的使馆被您老人家派去的义和团围的水泄不通,我进不去啊!

慈禧太后:呜呜,我还是不想死!

五、到这时候,荣禄才说出了自己在整场庚子之变中,他做了什么,又多么有先见之明:

当初慈禧太后在庄王和端王的威逼利诱下,要换掉光绪帝,因为时机不成熟,决定立储。荣禄跟慈禧太后建议,要想立皇储,是必须要经过洋人同意的,慈禧太后也认可,就让外国公使们来道贺,同时试探一下他们的意思。

没曾想,一个公使都没来,他们本身就反对废掉光绪帝,自然不愿意让清廷立储。万般无奈之下,慈禧太后退而求其次,听从荣禄的建议,立溥俊为大阿哥,刻意避开储君的字眼。

但溥俊的老爹载漪可就不欢喜了,于是才联合了顽固派要给洋人一点颜色看看。这才有了放义和团入京的想法,最后慈禧太后也被卷到了里面,情况一发不可收拾。

此时,又是荣禄,挽救了慈禧太后:

“我派人在大炮的标尺上,做了点手脚,炮弹轰不到洋人的使馆,洋人的使馆没死几个人。还真抓住一个从使馆跑出来的洋人,我不仅没杀他,还给了他一车水,一车蔬菜和粮食……”

慈禧太后这时候还是楞的,有点生气荣禄不听自己的话,这是崇洋媚外啊,但很快荣禄后面的话,让她恍然大悟:

“奴才让那个洋人,回去告诉各国使馆的人,北京出了大乱,可这决不是我们皇太后的意思,这个局面,她老人家也控制不了啦!”

荣禄聪明就聪明在这里,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不管怎么说,作为一名三观正的人,都清楚,打人家使馆,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但慈禧太后又是死要面子的人,再加上京城的形势已经很严峻了,荣禄就算是想拦着,也拦不住的,搞不好自己小命也丢了。而又不能愚忠,所以,他采取了这种暗度陈仓的做法,虽然可能被骂成汉奸,但确实留了谈判的余地。

果然,有了这个情况,八国联军也确实没有再坚持追究慈禧太后的责任,还让她继续当权。

而慈禧太后,在听到荣禄勾结洋人时,气得把饺子都扔了,等听完荣禄的话,又破涕为笑了,继续撒娇道:

“饺子都让你一个人给吃了!”

荣禄也不老实,知道自己立功了,也是假装不给慈禧太后好脸色:

“奴才就吃了一盘,那一盘,太后您摔到地上啦!”

荣禄能做到这样,慈禧太后怎么可能不喜欢他,被传为秘密情人,也就有情可原了。

而荣禄的两次举动,一次是戊戌变法时,一次是庚子之变时,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确实延续了大清的寿命,称呼他为大清裱糊匠也不为过。

请问清朝时期有姓荣的将军吗?

荣禄(1836年4月6日-1903年4月11日)清末大臣,晚清政治家。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 满洲正白旗人,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辛酉政变前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1903年病死。谥“文忠”。编有《武毅公事略》,著有《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其女苏完瓜尔佳·幼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

风水知识本月排行

风水知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