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一式3型轻机枪,日军三式重机枪

发布时间:2023-02-14 17:59:58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灵异事件 >

抗战(专业知识)+日军武器配置详述(至少是名称+武器类型(枪要说明种类、弹夹,炮要说明类型))

二战日本武器火炮篇

94 式90mm 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70 mm (L14)

炮重量:15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5.26 kg

弹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野战师团步兵联队,每个联队4-6 门,用来对付机枪阵地与战壕,并配合联队山炮或野炮进行战场压制

96 式150mm 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25 mm (L12.7)

炮重量:72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5.65 kg

弹药初速:214 m/sec

最大射程:3900 m

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破坏力很大

97 式90mm 轻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90.5mm

炮管长:1217 mm (L13.4)

炮重量:172.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5.26 kg

弹药初速:227 m/sec

最大射程:3800 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一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用于登陆作战及山地

战,是97 式150mm 中迫击炮的短炮管型

97 式150mm 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395 mm (L9.2)

炮重量:23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3.8 kg

弹药初速:—

最大射程:3200 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重量比96 式150mm 中迫

击炮轻很多,是96 式150mm 中迫击炮的改进型

97 式150mm 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50.5mm

炮管长:1935 mm (L12.8)

炮重量:34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0 度

弹丸重量:23.8 kg

弹药初速:212 m/sec

最大射程:3850 m

属于战场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迫击炮联队,独立迫击炮联队,本土沿岸设置师团迫击联

队,这种迫击炮射程与威力都令人满意,是当时日军迫击炮部队最喜爱的装备,战争末期日

军疯狂的生产这种迫击炮,用来代替山炮野炮武装新增设的沿岸设置师团

2 式120mm 中迫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2—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535 mm (L12.7)

炮重量:26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0 to +80 度

弹丸重量:12.76 kg

弹药初速:239 m/sec

最大射程:4200 m

明治41 年式75mm 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 mm

炮管长:1300.0 mm

重量:540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爆破弹5.71 kg

弹丸初速:360 m/sec

最大射程:6300 m

41 式75mm 山炮装备精锐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或一般野战师团的步兵联队,每个精锐步

兵大队追加2 门,是步兵大队的压制火炮力量,至于一般步兵联队装备4-6 门,战争后期随

着部队规模的急剧扩大,新式火炮由于成本高,难以达到装备需求数量,所以日本陆军基本

停止了生产新锐重型火炮,大力生产低成本的老式火炮,其中41 式山炮是日军重点主产火

炮之一,很多后期组建的野战师团所属的师团炮兵联队也开始装备这种原本属于步兵大队与

步兵联队用的山炮

41 式75mm 山炮的特点是重量很轻,2 个士兵就能推着到处跑,机动性很好,在各种地

形使用都很方便,41 式75mm 山炮除了用于压制炮击外,日军在巷战时也经常把这种炮推到

街上当平射炮使用,轰击对方机枪火力点

94 式75mm 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75 mm

炮管长:1560.0 mm

重量:536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6.34 kg

弹丸初速:392 m/sec

最大射程:8300 m

94 式75mm 山炮重量很轻,便于分解驮运,而且射程不低,设计的非常成功,主要装备

野战旅团,野战师团的山炮兵部队与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或其他复杂地形作战

99 式105mm 山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1303.0 mm

重量:800 kg

配用弹种:爆破弹,杀伤榴弹,铝热剂纵火弹,化学弹

弹丸重量:12.34 kg

弹丸初速:334 m/sec

最大射程:7500 m

99 式105mm 山炮射程较远,威力大,轻便,容易分解组合,主要装备野战师团的山炮兵

联队或独立山炮兵联队,用于山地复杂地形作战

明治38 年式7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5—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94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面十分广,日军精锐步兵联队,野战旅团与野战师团所属炮兵部队

都可以装备,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为了最低成本武装新设部队,38 式75mm 野炮成为日本

陆军的野炮生产重点,是日军装备量最大的野战压制火炮之一,这种老式火炮射击精度很高,

射程在同口径火炮中也不算近,而生产成本很低,性能还是不错的

明治38 年式改7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113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11500 m

压制射击用途,是改良炮架的38 式75mm 野炮,可以使火炮达到43 度的最大仰角,最

大射程因此提高到了11500m,相当有威力,不过这种炮的生产成本比38 式75mm 野炮高,

在日本陆军大力扩充部队后就很少生产了

明治38 年式10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325.0 mm (L 30)

重量:259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2 to +15.0 度

弹丸重量:18.0 kg

弹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压制射击用途,战争爆发时性能已经过时,不过依然有一些这种火炮编在独立野炮兵部队里

明治38 年式120mm 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20mm

炮管长:1440.0 mm (L 12)

重量:125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276 m/sec

最大射程:5650 m

压制射击用途,开战时性能已经过时,早已停产淘汰,属于储备品,只有很少一些编在

独立炮兵部队或步兵联队里凑数,很少在战场上出现

明治38 年式120mm 野炮主要缺陷是做为野炮射程太近,而且弹丸威力不大,做为山炮

又重了些,复杂地形不那么好机动,所以山炮兵野炮兵都不愿要

明治38 年式150mm 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1—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1880.0 mm (L 12.6)

重量:209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0 to +43.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275 m/sec

最大射程:5890 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炮兵联队,这种炮的性能也很过时,不过

150mm 火炮的威力很大,而且生产新式150mm 炮费用较高,所以38 式150mm 野战榴弹炮虽

然早已停产,但日军没舍得淘汰这种老式大炮,这种炮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陆军部队急剧

扩充,而国内拨给陆军的材料却遭紧缺,陆军被迫停止了新式150mm 炮的生产,反恢复了这

种古董大炮的生产,用来为新部队提供一定的大口径火炮,因此产量很大,这种大炮一直使

用到了战争结束,有一部分还被装在战车底盘上改成了自走炮

明治41 年式75mm 骑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08—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195.0 mm (L 29.27)

重量:903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16.5 度

弹丸重量:6.41 kg

弹丸初速:510 m/sec

最大射程:8350 m

压制射击用途,主要装备乘马骑兵联队,机甲骑兵部队与机动步兵联队,精度与射程性

能与38 式75mm 野炮差不多,但重量更轻,不过此炮的成本比38 式75mm 野炮高,产量远不

及38 式75mm 野炮

大正4 年式150mm 野战榴弹炮资料

服役年代:1915—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2190.0 mm (L 14.7)

重量:280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弹丸重量:36 Kg

弹丸初速:389 m/sec

最大射程:8800 m

压制射击用途,为步兵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炮,性能比38

式150mm 野炮好,开战时已接近停产,但一直用到了战争结束,这种火炮重量很轻,精度较

高,在战场上威力还是很大的

90 式7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883.0 mm (L 38.4)

重量:160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56 kg

弹丸初速:683 m/sec

最大射程:13890 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很远,但不太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是日军嫌这种炮比

其他的75mm 野炮重,路况恶劣时机动比较费力,所以90 式75mm 野炮牵引型产量并不大。

但由于这型野炮射程远,穿透力大,用于装备战车或自行火炮就很受战车部队机甲部队欢迎,

所以90 式75mm 野炮的战车炮型产量不小,装备1 式75mm 自走野炮,3 式75mm 炮战车,3

式中战车。

太平战争后期90 式野炮经常被日军当作对战车炮使用,用来攻击美军的M4 中型坦克,

由于此炮穿透威力大,对美军的坦克部队造成了很大威胁,在冲绳战役期间日军1 门控制道

路的90 式75mm 野炮由于炮位隐蔽,难以发现,击毁了美军多辆M4 坦克,使美军坦克部队

长达2 个月时间无法通过

91 式10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1—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2090.0 mm (L 20)

重量:175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454 m/sec

最大射程:10800 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很受日军步兵部队欢迎,该炮为日军旅团以上级别

精锐作战部队所辖炮兵部队的压制火炮,此种火炮还有自走型称做1 式105mm 自走野炮,战

争后期也充当反坦克火炮使用,用于射击美军M4 中型坦克

95 式75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75mm

炮管长:2325.0 mm (L 31)

重量:1108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8 to +43.0 度

弹丸重量:6.56 kg

弹丸初速:520 m/sec

最大射程:10700 m

压制射击用途,射程较远,重量轻,身管寿命长,很受日军步兵部队野炮兵欢迎,主要

装备日军步兵旅团以上单位野战部队的野炮兵部队,原本日军准备将此炮做为3 式中战车主

炮,也因遭到步兵部队的强烈抗议而改用了90 式野炮,原因是步兵部队害怕会因此影响到

95 式75mm 野炮在步兵部队的装备数量,不过因90 式75mm 野炮的反坦克能力更强,所以结

局反是皆大欢喜

96 式150mm 野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3523.0 mm (L 23.6)

重量:414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65.0 度

弹丸重量:31.3 Kg

弹丸初速:540 m/sec

最大射程:11900 m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精锐师团或旅团所属炮兵部队与精锐野战重炮兵旅团的野战榴弹

炮,也是战争期间日本陆军产量最大的新型150mm 口径榴弹炮,这种火炮精度极高,射程又

远,被日军称做最完美的150mm 口径榴弹炮,不过此炮因成本问题在1943 年被迫基本停产,

大多数96 式150mm 野战榴弹炮是在1936-1941 年完成

大正14 年式105mm 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3590.0 mm (L 34.1)

重量:311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640 m/sec

最大射程:15300 m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野战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旅团所属炮

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

89 式150mm 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9—1945

口径:149.1mm

炮管长:5963.0 mm (L 40)

重量:1042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重量:40.2 Kg

弹丸初速:734 m/sec

最大射程:18100 m

压制射击用途,装备日军精锐步兵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野战重炮兵旅团,重炮兵联队,

独立重炮兵部队的远程野战加农炮,这种炮射程远,而且弹丸威力比日军的150mm 野战榴弹

炮的弹丸更大,这种火炮在918 事变后开始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发挥了巨大毁伤作用,不过

在太平洋战场,由于美军采取了避实就虚的蛙跳战术,很少有机会遭遇到这种火炮的威胁,

1945 年冲绳战役,日军8 门89 式150mm 野战加农炮参加了战斗,并取得了巨大杀伤效果,

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

92 式105mm 野战加农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5—1945

口径:105mm

炮管长:4725.0 mm (L 45)

重量:373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5.0 度

弹丸重量:15.76 Kg

弹丸初速:765 m/sec

最大射程:18200 m

压制射击用途,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精锐师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

炮,精度高,射程远,非常有威力,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陆军4 英寸大炮,在不使用次

口径炮弹,火箭炮弹等远程弹的情况下就有超过18 公里的射程,当时仅次于日本海军的

100mm 加农炮,92 式105mm 加农炮的射程就算是按现在火炮性能来看也是非常远的,这种火

炮威力强大,因此在战争末期还被日本紧急研制的120 吨重战车以及多种大威力炮战车选为

主炮,用于打击盟军重型坦克

大正11 年式37mm 平射步兵狙击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034 mm

重量:89.0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杀伤榴弹

炮弹初速:450 m/sec

弹丸重量:670 g

有效射程:1000 m

最大射程:5000 m

主要用于攻击机枪阵地与各种掩体,通常作战方式是在对方机枪有效射程外直瞄射击,

对坚固掩体攻击时利用狙击镜瞄准射口发射杀伤榴弹,炮弹通过掩体射口直接射入掩体内

部,杀伤掩体内人员,对沙袋掩体与土木掩体等不坚固的掩体则发射穿甲爆破弹直接攻击,

穿甲爆破弹穿透掩体后爆炸,必要时也可以发射穿甲爆破弹攻击装甲车与轻型坦克。这种炮

装备日军的精锐部队中的步兵中队,1 个步兵中队装备1-2 门这种炮,此炮在中国正面战场

大量运用,对国军机枪火力点与各种轻型装甲武器伤害极大

大正11 年式70mm 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70 mm

炮管长:750 mm

重量:63.0 kg

配用弹种: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47 m/sec

弹丸重量:2.5 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1550 m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是种轻迫击炮,开战时属于二线装备,主要是

一些进行山地作战的日军步兵大队进行追加装备,每个步兵大队追加2 门

92 式70mm 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0 mm

炮管长:790 mm

重量:204.0 kg

配用弹种:榴弹,铝热剂纵火弹,爆破弹,化学弹

炮弹初速:197 m/sec

弹丸重量:3.79 kg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2800 m

主要用于攻击战壕与各种土木机枪掩体,这种炮是日军步兵大队的标准装备,日军每个

步兵大队均装备2 门

97 式20mm 自动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20 mm

炮管长1200 mm

全长:2060 mm

重量:59kg

配用弹种:穿甲燃烧弹,榴弹

弹丸初速:穿甲燃烧弹750 m/sec 榴弹870 m/sec

装弹数:7 发弹匣

实用发射速度:12 发 / 分

对战车有效射程:1000 m

最大射程:5000 m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其次是射击掩体,这种20mm 炮威力强劲,发射钨芯穿甲燃烧

弹,在700 米距离上可穿透厚度为20mm 装甲,在350 米距离上可穿透30mm 装甲,日军精锐

步兵中队配备有此炮

97 式81mm 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7—1945

口径:81.4mm

炮管长:1269 mm (L15.6)

炮重量:22.4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3.33 kg

弹药初速:196 m/sec

最大射程:2850 m

步兵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步兵大队,用来对付机枪阵地,敌军迫击炮阵地与战壕 ,

战争爆发时,日军野战部队的步兵大队通常追加装备2 门这型曲射炮,这种曲射步兵炮实际

也是迫击炮,但日军把90mm 以下口径的迫击炮归类为步兵曲射炮,属于步兵武器,90mm 以

上才叫迫击炮,属于炮兵武器

99 式81mm 曲射步兵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9—1945

口径:81mm

炮管长:620 mm (L7.6)

炮重量:23.7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烟雾弹,化学弹,照明弹

火炮俯仰角:+45 to +85 度

弹丸重量:3.33 kg

弹药初速:180 m/sec

最大射程:2000 m

轻型支援火炮,装备日军轻装渗透部队,伞兵部队,用来提供火力支援

94 式37mm 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36—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706.5 mm

重量:327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穿甲爆破弹670 g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700 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40 mm /500 m 、30 mm /1000 m

对战车射程:1200 m

有效射程:2870 m

最大射程:5700 m

九四式37mm 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94 式37mm 速射炮 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0゜

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1100 1200

穿爆弹 30 28 25 23 20 18 15 13 10 8 5 3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德国KWK36 型37mm 反坦克炮的仿制品,在KWK36 型37mm

反坦克炮设计阶段就签约购买了资料,1936 年全炮制作完成,由于日本不愿使用无爆炸效

果的被帽穿甲弹,日军坚持选用穿甲爆破弹,所以94 式速射炮在相同距离,穿甲能力比KWK36

型37mm 反坦克炮发射被帽穿甲弹低10mm 左右。94 式37mm 速射炮还被日军95 式轻战车选

用,称做94 式战车炮

1 式37mm 速射炮资料

服役年代:1941—1945

口径:37 mm

炮管长:1850.5mm

重量:335 kg

配用弹种:穿甲爆破弹,榴弹

弹丸重量:—

弹丸初速:穿甲爆破弹 780 m/sec

弹丸穿透力:匀质钢装甲板 60 mm /500 m

对战车射程:1300 m

有效射程:—

最大射程:6300 m

一式37mm 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1 式37mm 速射炮 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0゜

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穿爆弹 50 48 46 43 41 39 37 35 32 30

一式37mm 速射炮对日军镍铬合金装甲板穿透力表

1 式37mm 速射炮 装甲贯通力(mm) 装甲倾斜角=30゜

距离(m)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1000

穿爆弹 39 37 35 33 32 30 28 27 26 25

主要用来射击装甲目标,该炮为94 式速射炮的改进型,吸取了偌门坎事件中,日军94

式37mm 速射炮,对大倾角装甲射击容易跳弹,穿透力不强,不能在远距离击穿毛子增装型

BT7 坦克的教训,加长加厚了94 式37mm 速射炮的炮膛与炮管,使之可以发射弹头更长,发

射药更多,重量更大的炮弹,最初的改进型称98 式37mm 速射炮,进一步改进后称100 式

37mm 速射炮并用于98 式轻战车,最后进一步修改加强威力并命名为1 式37mm 速射炮,1

式37mm 速射炮装在战车上就称做1 式战车炮

下载压缩包看,里面都有,我上传的,字写不完。

麻烦问下日本的现役军用的枪械是什么枪阿,还有二战时的枪械。。。

现役军用的枪械

二战时的枪械

三八式步枪

三八式步枪(三八式歩兵铳 Sanpati-shiki hoheijyuu)是一种手动枪机步枪。在中国俗称三八大盖,是因其枪机上有一个拱形防尘盖有如盖子般而得名。防尘盖在开栓抛壳和推弹关栓时,能随枪机一起后退或前进,起到防尘作用。

规格参数

类别:旋转后拉式枪机,弹仓供弹

口径:6.5 毫米

弹药:6.5×50 mm 步枪弹

弹仓容量:5 发

全长:1,280 毫米

枪管长度:797 毫米

重量:3.95 公斤

初速:765 米/秒

有效射程:460 米

百式冲锋枪

1935年,日本陆军在实战中领教中国军队冲锋枪的威力后,方才开始式制冲锋枪。当时是由中央工业公司的南部枪械厂具体负责这一工作,试制人员将其称为南部式冲锋枪,其弹夹可放置50发子弹。弹夹呈弧线形,插在枪的下面,其形状类似香蕉。随着试制工作的进展,弹匣逐渐被移至左侧面并呈水平状,这与后来的英国司登冲锋枪很象,这是为了卧射时更方便,这一设计方法在世界上是不多见的。最后该枪于1940年定型,正值日本神武纪年1000年,所以起了“百式冲锋枪”的名称,于1941年2月起装备部队。

全长:900毫米;

枪管长:280毫米;

枪重:4.2公斤;

装弹量:30发;

射速:700发/分。

大正十四年式手枪

种手枪使用南部式8mm子弹,指向射击精度极高,子弹伤害力极大基本与达姆弹相同,无防护人员被击中,通常非死即残。但这种子弹穿透力很弱,用5层棉被就能挡住,此外该枪采用的设计结构,必需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击发后容易出现第2发子弹上膛不到位的现象,导致射击停顿

服役年代:1925-1945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900 g

装弹数:8发

有效射程:60m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一一年式軽机関铳)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因于日本大正天皇十一年(1922年)定型成为制式装备而得名。因其枪托为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故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操作:自动

弹药:6.5×58毫米步枪弹

容量:5发/弹夹、30发/弹斗

重量:10.2公斤

全长:1100毫米

枪管长:485毫米

初速:736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600米

口径:6.5毫米

九六式轻机枪

从外形上看,该枪应该是十一年式的改进型,但是由于使用了和ZB26相同的供弹方式,我一直认为这是日军根据ZB26修改的枪型,后查阅资料可知,日军确实有根据ZB26设计的轻机枪,但是不是这种。这个后面会有介绍。大家注意红字的部分,这些地方是该枪和ZB26相似的地方。

这种机枪是我军缴获较多的一种,全名日本6.5毫米九六年式轻机枪,它是神武纪元2596年(1936)定型装备的。它比十一年式结构简单,坚固耐用,不易发生故障。口径仍为6.5毫米,导汽式,气冷,导气孔可调,采用弧形弹夹并装于机匣上方,鼓形标尺,分划2-15,瞄准孔可以左右调整,准星偏于枪的左侧,而且有护翼,此枪的一大特点是可以在活塞筒前面加装刺刀(想想现代机枪中还有那种可以装刺刀),机匣上方可以加装瞄准镜。枪管末端有提把,枪托为鱼尾状,拉机柄位于左侧,其上方有突出的退壳挺并加铁罩保护,该枪没有单发装置,只能连发,由于口径小,杀伤力和侵彻力均感不足(这就是后来99年式出现的原因)。九六式使用6.5毫米步枪弹,弹头初速730米/秒,标尺射程1500,最大射程3000米,30发弧形弹匣供弹,理论射速530发/分,膛线右旋四条,缠距200毫米,枪全长1067毫米,枪管长550毫米,枪管重1.96公斤,全枪重8.85公斤。

99式轻机枪

备注:确切的说,99式轻机枪的外观更像ZB-26.它在96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口径提升到7点7毫米,枪口上安装了喇叭形状的消焰器,其他方面与96式基本一样.这种1939年研制的轻机枪在太平洋战争与美军的作战中大量使用.由于日军基本没有冲锋枪,更没有类似M-1半自动步枪这样的近战利器,所以日本人的轻机枪经常起着冲锋枪的作用,提把向前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口径:7点7毫米

射程:3600米

射速:800发每分

弹匣容量:30发

日本92式7.7mm重机枪

陆军认识到八九式回旋重机枪的地面使用化改装不太容易,于是在昭和 7 年利用的三年型重机枪试验开发度使用 7.7 mm子弹,因为口径增大的原因,加强加大了枪体使其更加坚固也导到全枪重量增加,之后从昭和 7 年到 8 年对样枪进行了射击试验,昭和 14 年,正式以九二式重机枪的名称定型。其基本构造沿继了三年式重机枪的构造,不同的地方口径不同,光学瞄准镜不同,握把不同等。其瞄准装置采用了光学瞄准镜,远距离的命中精度相当高。子弹涂油装置以及供弹机构与三年型机关枪相同 ,增加了下八字型握把.以及枪口消焰器。供应弹方式没有采取弹链供弹而是采取了弹板式,发射方法也不是手指的扳机式 ,而是变为对推的压铁式。因其特有的发射声音,盟国的士兵们称为「啄木鸟」。

九二式重机枪的优点及缺点

优点

采用光学瞄准,命中率高

握把折叠,容易机动

使用枪口消焰器(不影响射手的观察)但说达到了「对方很难被发现」的程度还是有疑问的 )

缺点

比改装前的三年型机关枪更重了

发射速度和当时的其他机枪相比慢(这也是其最大的缺点,重机枪是可日军的火力支柱)

战时更换枪管困难

性能数据:

皇记2592年定型,导气自动原理

服役年代:1932-1945

口径:7.7mm

枪管长:721 mm

全枪长:1156 mm

重量:55.3 kg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发射速度:450发/ 分(最大)实际200发/ 分

子弹初速:800 m/sec

表尺射程:2400m

最大射程:4500m

生产商 日立

总产量45000挺

93式手榴弹

93式手榴弹是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研制并装备的一种轻型手榴弹,也是同时期日本手榴弹的代表作,其最大特点是结构简单、小巧轻便,全弹长83mm,直径50mm,全弹质量370g,装有39.5gTNT炸药。

93式手榴弹外形为圆柱形,弹体上刻有5条横向槽,用于防滑和控制破片数量及大小,弹体上下各设计有一个带孔的突耳并穿有铁环,方便携行。使用时,先取下保险帽,拧下铅帽,露出拉火绳后,用力将其抽出,即实现发火,然后将手榴弹用力掷出,经过5秒左右的延时,就会引爆雷管与主装药。

93式手榴弹的缺点是弹体爆炸后产生的破片不均匀,有时过大的弹片会飞出很远,甚至伤害到使用者,另外拉火装置的防潮性能不甚理想,因此最终被使用撞击发火引信的97式手榴弹所取代。

97式手榴弹

97式手榴弹是日本在二战中使用最多、最广泛、知名度最高的一种手榴弹,代表着当时日本手榴弹的最高发展水平。该弹从1937年起开始装备日军,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97式手榴弹是在91式手榴弹基础之上改进而来的,使用改进后的10年式引信,因此从外观上看,其除了不带发射药筒、弹体底部没有螺孔外,其余部分与91式手榴弹几乎一模一样,并且两者的结构和使用步骤也基本相同,仅在某些细节之处有所差异。

97式手榴弹弹体直径为49.5mm,全弹长95mm,全弹质量445g,装有56gTNT炸药。与91式手榴弹不同的是,97式手榴弹引信的延期时间改为4-5秒,这个时间一般会在引信体延期药管表面标刻出来。97式手榴弹弹体与91式手榴弹一样刻有破片槽,大小和数量也相同,不同之处在于97式手榴弹弹体上下的定心环部分是直接铸出来的,这主要是因为其不能用掷弹筒发射,不需要对弹体圆柱部分进行精加工。另外如前所述,97式手榴弹底部没有螺纹孔,不能连接发射药筒。

由于延期时间较短,因此97式手榴弹在投掷时需比91式手榴弹更加小心。除手投外,也可以像91式手榴弹那样用枪挂掷弹筒抛掷,具体使用方法与91式手榴弹相同。

97式手榴弹还有一种比较少见的训练用型号,外形比真正的97式手榴弹大,为混凝土实心结构,表面没有凹槽,但头部也插有一个保险销。

97式手榴弹的主要缺点是:圆柱形弹体对于握持和投掷均不利,并且也不利于形成均匀的破片;引信结构比较复杂,且大量使用黄铜材料,不利于减轻质量和节约材料;引信的发火方式设计不合理,使用时需要在硬物上敲击一下,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不便,与西方手榴弹的翻板击针发火方式相比,其零件数量并没有减少,但效能却相差甚远。

98式木柄手榴弹

98式木柄手榴弹是为了解决97式手榴弹生产工艺复杂、投掷距离较近的问题而研制的。该手榴弹的外形、尺寸和结构均与当时中国军队使用的小号木柄手榴弹接近,只是木柄弧线略有区别。不过,此种手榴弹在日军中并未大量装备使用。

98式木柄手榴弹弹体为圆柱形,表面没有凹槽,直径为50mm左右,全弹长202mm,全弹质量560g,装有70gTNT炸药,采用摩擦发火引信,延期导火索,延期时间为4-5秒。发火延期组件与中国的67式手榴弹非常相似,不同的是拉火药是直接涂裹在拉火绳一头上,当拉火绳从拉火管中快速拉出时会与后者相互摩擦而点燃拉火药,继而点燃延期导火索。

98式木柄手榴弹的使用方法以及优缺点与大多数木柄手榴弹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以参照前述德国M24手榴弹部分。

99式多用手榴弹

了取代较为笨重且枪发性能不好的91式手榴弹,日本于1939年研制出99式多用手榴弹和相配套的100式掷弹筒。美军首次接触到该手榴弹是在1942年阿留申群岛战役期间与驻守基斯卡(Kiska)岛日军的战斗中,因此给其起了“基斯卡岛手榴弹”的绰号。该手榴弹以枪发为主,必要时也可以用手投掷。日军对该手榴弹和发射器比较重视,但由于太平洋战争的形势逐渐向不利于日本的方向发展,实际产量并不大,美军缴获数量也不多,如今在国际武器收藏市场上也是价格较高的二战纪念品之一。

99式多用手榴弹外观也是简单的圆柱形,上端中间装有圆柱形引信,引信下方设有一个保护圈,弹体上下各有一圈与掷弹筒筒壁配合的定心环,弹体表面光滑没有凹槽。该弹最大直径为40mm,高度为75mm,全弹质量300g,装有58g以纸筒包裹的TNT炸药,有效杀伤半径为5m。

99式多用手榴弹在结构上基本继承了97式手榴弹的模式,但体积和质量都有所减小。其引信的主要结构与97式手榴弹类似,不同之处在于99式引信的保险盖上没有辊沟,引信体上也未设相应的沟槽;此外弹体内部没有铜管,雷管直接与引信体相连。

99式多用手榴弹使用方法与91式手榴弹相同,也同样存在由于引信延期时间较长,直接抛射后手榴弹落地不能及时爆炸,或者先发火后抛射存在的危险。这主要是因为日本研制的这些多用手榴弹往往更侧重于手榴弹的使用性能,而未能很好地兼顾其他发射方式。

99式多用手榴弹除手投外,还可利用步枪发射,其发射的配套装置即是100式掷弹筒。该掷弹筒实际上只是一种附加在步枪枪口的手榴弹抛射筒,专门发射99式多用手榴弹,射程约110m。100式掷弹筒主要有两种型号:一种供6.5mm口径步枪使用,一种供7.7mm口径步枪使用。100式掷弹筒的主体部分是一节钢管,后部有连接装置,筒底有一条供瞄准使用的白色竖线。与其他手榴弹抛射筒不同的是,100式掷弹筒的发射筒与枪管不在同一条轴线上,筒身下方专门设计有让枪弹通过的细管,火药燃气通过一个曲折的孔道导入发射筒中。由于手榴弹与枪管不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就排除了误装实弹的危险,但也因此带来了对火药燃气利用率不高、实际抛射距离非常有限等缺点。

链接有图

日本二战步兵武器

一、步兵轻武器

日军二战时陆军单兵装备大至如下:

士兵:6.5毫米38式步枪,30式刺刀,94甲水壶,前后盒弹匣(120发子弹),钢盔等。

将校:94式手枪,望远镜,军刀,地图囊,将校水壶。

日军还有一种特殊装备—89式掷弹筒,这是一种类似微型迫击炮的东西,其结构是一节底部封闭的圆筒后接一段钢管用于握持,钢管底部再铰接一底座,类似迫击炮的座钣,发射微型榴弹,无支架及瞄准具。可以用来填补迫击炮与手榴弹之间的支援火力空白,威力不比手榴弹强多少。与枪榴弹相比不占据步枪枪口,但相对枪挂榴弹发射器并无任何优势,作为一种单兵面杀伤武器,曾普遍装备一线部队。

日本武器的编号采用正式服役的年代为型号, 称为式. 如三八式步枪, 九九式步枪等.

日本人称步枪为步兵铳或小铳, 手枪为拳铳, 卡宾枪为骑铳, 机关枪为机关铳, 刺刀为铳剑, 防火帽为消炎器.

日本武器采用的年代有三种系统, 一是天皇的年号, 在1926年前, 采用的是天皇年号. 三八步枪是明治38年(1905)年采用的.

二是日本纪元,日本以公元前660年为日本之纪元开始, 所以是公元年代加660. 九九式为日本纪元2599年(昭和14年, 1939)服役, 故称九九式.

三八步枪是由有(土反)成章(Nariaki Arisaka)上校在东京小石川(Koishikawa)的炮兵工厂, 由南部骐次郎(Kijiro Nambu)少校设计完成(他还设计了南部手枪, 中国人以往称为王八盒子, 大概是因为它的几近椭圆形的枪套. 另外他还设计了2式机枪, 仿自法国的Hotchkiss). 算是毛瑟步枪的一支, 其子弹为日本自行发展的6.5mmx50, 半有边子弹.

后来由于其火力太小, 杀伤力不足, 在1938年决定采用其在1932年开始使用的7.7mmx58机枪弹的改良型, 采用无边设计. 在1939年定型量产, 是为九九式步枪. 除了口径不同, 九九式的表尺由三八式的2,400公尺改为1,700公尺, 加上了两翼, 辅助对空射击, 装有单脚架. 最奇特的是在全世界各国都开始使用短管步枪作为正式步枪时, 日本仍然坚持制造31.5寸枪管的长步枪. 同时, 各国都开始将拉柄改成下弯式, 九九式仍使用水平式的拉柄.

日本南部大正十一年式轻机关枪(Nambu Type 11 Shiki Kikanju), 于大正十一年(1922)采用, 使用弹斗进弹, 容量为6个5发桥夹, 可用标准三八式步枪之6.5子弹或减装之轻机枪弹。 在子弹进膛前, 有油刷附于弹斗上, 以供润滑子弹, 否则会引起退壳失败。

由于枪托弧形像鹅脖子一样折向一边, 故俗称歪把子轻机关枪, 抗战至韩战, 中共敌后游击队、 解放军都曾大量使用。 该枪在理论上, 可以与步兵使用相同弹药, 十分方便, 副射手可以将步兵用的桥夹投入弹斗内, 即可射击。 实际上应用起来, 持续射击下, 枪管很快过热, 又不能换枪管, 射击必须中断。 而弹斗机件复杂, 常常故障。 因此虽然是一个破天荒的好主意, 后来连日本人自己也不曾再用。

许多论者以为九六式机枪的发展, 是日军在中国见识了捷克式之后, 才将十一式改进而成。 以捷克式的名气, 日本应不须经过这个途径, 令其印象深刻的应是7.92子弹的杀伤力。 而且, 96式的作业方式和捷克式完全不同。

96式轻机枪虽于1936年定型, 但日本并无产能将其大量配发部队, 直到珍珠港事变后, 入侵马来西亚的部队全面配备, 方才曝光。 1942年5月出版的Japanese Ground and Air Forces(Military Intelligence Service, Information Bulletin No. 14, War Department, Washington, D.C.)指出:『英军最近在马来西亚遭遇一种日军新式武器』; 所附照片为一名英军提着一把96式轻机枪及两张96式特写。 史载『马来之虎』山下奉文(Tomoyuki Yamashita)的25军, 是第一个全面配备96式轻机枪的部队。

1996年中共出品的『七七事变』及1995年合资影片『南京1937』, 片中日军大在1939年时, 日本一共有三种不同的7.7mm子弹. 有边用于海军和海军航空队的Lewis机枪上, 半有边用在92式和99式机枪上, 无边用于99式步枪上. 这也是世界轻武器史上的一项纪录. 这个后勤官想来不好当.

捷克在1937年并运交中国1,000挺ZB-37重机枪; 该枪外型有点类似日制的92式重机关铳, 但使用弹链而非保弹板, 闭锁方式类似ZB-26系列。 近年的中国抗日影片, 片中日军多以其替代92式。

战后, 日本的第一枝自行设计的步枪是64式, 7.62mmX51步枪, 由丰和工业(Howa Industries)负责研发. 重4.4公斤, 长0.99公尺. 作业原理是类似Tokarev SVT-36/40, FN49/ FAL, SKS等的倾斜枪栓闭锁. 而日本人又发奇想, 使用减少装药的子弹, 以配合日本士兵对后座力的敏感. 这也是奇怪的事, 想来7.62mmX51该没有7.7mmX54厉害. 如果要使用正常的NATO弹药, 要调整瓦斯钮.

丰和工业后来又研发出了89式5.56mmX45步枪, 于1989年配发, 重3.5公斤, 长0.92公尺, 使用M16弹匣, 有单发, 三发和全自动的功能, . 第一枝机枪是在1962年定型量产, 由日特金属 (Nittoku Metal Industry Co., 现住友重工)研发, 重10.7公斤, 射速为每分钟659发. 手枪则在1980年代由Sig授权生产P220, 不过采用9mm. 弹匣为单排式, 只能装9发. (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是因为按原来P220, .45ACP的设计, 不改变枪柄, 因此不改变弹匣的尺寸. 这就有点偷懒. 另一种可能性是考虑了东方人的手掌较小, 单排弹匣的枪柄比较容易掌握. 如果是这样, 就值得褒奖.)

日本三八式6.5mm步枪,是日本在其三十年式6.5mm步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一型制式军用

步枪。由于时值明治三十八年(公元1905年),故定名为“三八式”。三八式步枪与三十年

式步枪两者在外观上最显著的不同,是前者在机匣上方增设了一个“∩”形的防尘盖,这个

防尘盖可随枪机前后滑动,当枪机呈关闭状态时,这个大大的防尘盖将整个机匣完全盖住,

可有效防止沙尘进入机匣之内。由此,三八式步枪就得了一个叫得响的名字——“三八大盖

”。的确,在中国大地上的城乡村野、街头巷尾,有谁不知道“小日本,大盖枪”呢!三八

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单兵武器,也是装备量最

大、装备时间最长的一型单兵武器,直到日本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停止使用,用了

整整40年。

“三八大盖”的特点

“三八大盖”全枪由枪管、瞄具、枪机、机匣、弹仓、枪托、枪刺等七大部分组成。该枪全

面秉承和实现了日本军方“可靠、便捷、简易”的宗旨,充分集中和发挥了当时日本机械工

业的先进技术成果,可以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支加工制造品

质相当精良且战斗使用性能相当优良的步枪。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认为该

枪具有以下特性:(1)枪的钢质好,经久耐用,如果保管擦拭得法,可以发射1万发枪弹;

(2)瞄准基线较长,射击时即使略有瞄准误差,弹头的偏差量也较小;(3)因枪弹装药量

小,初速也小,所以杀伤力较小。但射击时枪的震动小,因而命中要精确些;(4)枪管较

长,因此射程较远;(5)有防尘装置,使尘土不易侵入机匣;(6)全枪较长,虽携带不大

便利,但适于白刃战。

“三八大盖”的结构

“三八大盖” 全枪长1275mm,可以说是二战时期主要参战国家军用步枪中最长的步枪,比

当时苏联红军使用的莫辛?纳甘1891/30式7.62mm步枪还要长 43mm。从外观上看,全枪显得

十分纤细紧凑,干净利落,从而操枪更为便捷,不像有些步枪,外观上“零碎”很多。“三

八大盖”的枪管长769mm,也是二战时期各种主战步枪中枪管最长者。枪管内部有4条右旋膛

线,为了追求射击精度,膛线导程确定为200mm,这在当时各式步枪中是最小的,因此,“

三八大盖”发射的弹头转速高,飞行稳定性好,命中误差也相对要小。并且由于弹头的初速

为 762m/s,尽管在当时各式步枪中也是最小的,但弹头命中目标后,仍有足够的侵彻力且

不易翻滚。说“三八大盖”打得比较准,自然与瞄具有直接关系。“三八大盖”的准星形状

为“∧”形,用燕尾槽与准星座配合,可以横向调整,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前期生产的“

三八大盖”,没有准星护翼,而后期生产的则有准星护翼。“三八大盖”的表尺,与一般步

枪的板状弧形表尺不同,它是一个可以立起的“框”式表尺,上面有3个缺口照门(其中表

尺框板上有2个缺口照门,游标上有 1个缺口照门),相应地有3种用法。平时携带步枪时或

目标在300m以内时,表尺框在向前扳倒的状态下使用,这时表尺框板上的缺口照门所对应的

射距为 300m;当目标在400m以上时,则将表尺框向后立起并将游标上移,使用表尺框板上

的另一个缺口照门,此时这个缺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400m;当目标在 500m以上时,则使

表尺框仍在立起的状态下,将游标下移到定位,使用游标上的第3个缺口照门,此时这个缺

口照门所对应的射距为500m;当射距大于500m时,则逐次上移游标,使游标上的缺口照门与

目标距离相对应。“三八大盖”的表尺射程2400m。在后期生产的“三八大盖”中,有的采

用3个觇孔照门,其目的是企图利用觇孔照门以抵消瞄准误差,从而简化新兵的瞄准训练过

程。但是,实践证明“三八大盖”上的觇孔照门距离使用者的眼睛过远,瞄准时并不方便,

特别是在夜间瞄准更为困难。像“三八大盖”这样的准星与表尺关系位置形式,觇孔照门显

然不如缺口照门使用方便。“三八大盖”改觇孔之举,不失为弄巧成拙。作战实践证明,步

枪战斗使用密度最大的距离,通常在200m以内,而真正达到使用密度峰值的距离是在100m左

右。这时,还可以利用立框式表尺的一个鲜为人知的优点,就是当射距在50m至100m左右时

,可以竖起表尺框,并把目标与准星同时套在立框之中,作概瞄快速射击,若受过一定训练

的射手,枪枪打中不成问题。

“三八大盖”相对于“金钩步枪”改动最大之处,要数枪机。在世界步枪之林中,没有沿袭

当时各国盛行的枪机结构而独树一帜者,就要数“三八大盖”的枪机。纵览世界上林林总总

五花八门的步枪,凡采用回转闭锁后拉式枪机的步枪,其枪机大体上可以归为三大类。其一

,是以德国M1888毛瑟步枪为代表的枪机结构;其二,是以俄国莫辛?纳甘1891式步枪为代表

的枪机结构;其三,就是以日本“三八大盖”为代表的枪机结构。这3种典型的枪机中,结

构最简单、分解最简便、零部件最少的要数“三八大盖”的枪机,分解开来只有枪机栓体、

抽壳钩、机尾、击针和击针簧5个零件。而另外两类枪机的零件,至少在6个以上。上述3类

枪机的机头大同小异,而区别主要是在机尾部分。“三八大盖”枪机的机尾部分,没有两个

欧洲“兄长”那样复杂,又去掉了其前身那碍事的“金钩”,把机尾部件(保险机)改成一

个滚花的扁圆柱体,既不会钩挂服装、装具,又便于射手操作,特别是便于在严寒天候条件

之下戴手套操作(向前按压机尾并向右旋转到定位,即为保险状态;向前按压机尾并向左旋

转到定位,即为待击状态)。此外,枪机栓体上的拉机柄头,采用了独特的椭球体而不是传

统的圆球体,也是为了提高适操性特别是严寒条件下戴大手套时的适操性。

“三八大盖”的机匣上方和右侧各有一道纵向沟槽,用来安装和规正其独特的“大盖子”(

防尘盖)。在防尘盖的后端,有一个供拉机柄穿过的方圆形孔,当枪机拉开时,防尘盖随

枪机一同向后滑动,让开机匣的装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以供射手向弹仓内填压枪弹以及

完成抽、抛弹壳动作;当推枪机时,防尘盖又随枪机一同向前滑动,直至完全封闭机匣的装

弹/抛壳口和弹夹导槽,完全阻止了泥沙、尘土进入步枪的核心部位。这一点在世界各国所

有的步枪上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由此带来的战术技术效益也是举世无双的。这一点即使

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也不失为点睛的一个妙笔。

探幽“三八大盖”

应该说,“三八大盖”的结构非常简单,而其在战斗使用性能和战场勤务性能方面的考虑,

却又非常周到。让我们从以下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下。

先说“三八大盖”弹膛,总体上看与其他同类型步枪并无大异,但是,在“三八大盖”弹膛

的正上方,钻有两个泄气孔,一般人看来似乎没有多大的用处,其实不然。这两个泄气孔可

以在枪机开锁的瞬间,与枪口形成一个与现代坦克炮抽烟筒作用类似的气体拉动力,这无疑

有利于弹膛的冷却。再说“三八大盖”的弹仓,其总体与“毛瑟”的弹仓类同,但却比“毛

瑟”高出一筹,多了一个弹罄提示,即当最后一发弹壳被抛出枪外之后,枪机的机头即被弹

仓的托弹板挡住,无法继续前推枪机,以此告知射手“该装枪弹了!”这个类似现代枪械的

“空仓挂机”功能,在实战中特别是紧迫仓促的战斗中实在是太重要了!谓之不可或缺并不

为过。“毛瑟”的弹仓底盖卡笋,深藏在底盖卡笋孔中,不用相应的工具抵压,难以卸下来

,战斗间隙要把弹仓中的枪弹或脏东西取掉,自然也是不易。而“三八大盖”的弹仓底盖结

构,几乎与“毛瑟”的弹仓底盖无异,惟其卡笋在扳机护圈前缘内侧,用拇指向前按压,即

可方便地卸下弹仓底盖,使擦拭保养和快速退弹具有极大方便性和安全性。再看“三八大盖

”的枪托。对于步枪来说,枪托无论在人机工程方面还是在生产成本方面,都是一个非同小

可的问题。从人机工程方面讲,“三八大盖”的枪托无论纵向尺寸、枪颈握围以及枪托厚度

和倾斜夹角,还是造型圆弧过渡、粗细过渡以及托底板的设计和枪背带环的位置等等,都更

适合日本(包括亚洲)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体形,使用起来包括据枪、端枪、托枪、背枪以

及拚刺等等自然感到比较舒适。当然世界上许多优秀的步枪在这方面也都不逊色。从加工生

产方面讲,传统步枪的枪托和下护木有两个共同点,其一是大多为一个整体部件;其二是大

都用一块整体木材制成。“三八大盖”的枪托和下护木虽然也是一个整体部件,但却是由两

块木材制成。其中,枪托的上半部分和下护木是由一条长条木材制作,而枪托的下半部分则

由一小块三角形木材拼接。仅此一项,就可以节约大量的木材。这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木材资

源缺乏,又要大量制造武器来满足法西斯侵略战争需要的国家,效益可想而知。我们再来看

看“三八大盖”配装的刺刀。众所周知,伴随大和武道的发展,日本的刀剑打造技术和工艺

,是很有特色的。日本军国主义在筹措侵略军火的时候,自然是要倾其刀剑打造技术之所有

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枪刺,由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实现了绝对的标准化,其制式枪刺为单刃

偏锋样式,刺刀全长500mm,其中刃部长400mm,全质量0.5kg。包括“三八大盖” 在内的所

有日本步枪以及九六式轻机枪,刺刀的接口都是通用的;二是钢“活”好。根据在同等条件

(开军用罐头)下,对二战时期各主要国家的步枪刺刀所进行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日本步

枪所配刺刀是刚度最好的,是惟一不卷刃、不崩口的刺刀。讲到这里,心里不禁升起一股强

烈的感慨:中国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斗争是何其艰苦卓绝!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多么来之不

易啊!

“三八大盖”家族

按照现在的说法,“三八大盖”实际上是一个枪族。在设计三八式步枪的同时,还设计了三

八式6.5mm马枪。该枪除了枪管比步枪短306mm,背带环位置在枪身的左侧,上护木从头箍一

直覆盖到表尺座处以外,其他机构与步枪完全相同。在三八式马枪的弹膛部位上表面,也像

步枪一样刻有日本皇花和“三八式”三个字的铭文。

明治四十四年(公元1911年),又派生了一型带有折叠枪刺的6.5mm马枪,并将其年式定为

“四四式”。四四式马枪的机构特征与三八式马枪基本相同,只是在枪身的正下方增加了可

以折叠的三棱锥形枪刺,刺刀座与头箍相连,在其弹膛部位上表面,刻有日本皇花和“四四

式”铭文。

三八大盖”的日常分解结合

(一)分解:

1.左手握枪,右手握拉机柄向左旋转并向后拉枪机,左手拇指向左拨开枪机阻笋,右手继续

向后拉枪机,直至从枪上卸下枪机和防尘盖,再从枪机上取下防尘盖;

2.左手握枪机体,右手向前顶压机尾,顺时针将机尾旋转90°,然后慢慢放开,并取下机尾

,倒出击针和击针簧;

3.以右手拇指向前推压扳机护圈前缘内侧的弹仓盖卡笋,左手取下弹仓底盖及托弹板(簧)

(二)结合:按分解相反顺序进行。

注:⑴本文所提及的日本步、马枪的分解结合方法均如上述。⑵将枪机装入机匣之前,应将

防尘盖前端插进机匣上的防尘盖导槽内,然后再推枪机向前;当托弹板挡住枪机时,以左手

拇指下压托弹板,然后继续推枪机到前定位。

到了昭和天皇十二年(公元1937年),“三八大盖”又派生出一型6.5mm 狙击步枪,因当年

为日本神武纪元2597年,故称之为九七式狙击步枪(该枪弹膛表面的铭文为“九七式”)。

九七式狙击步枪乍一看很难与“三八大盖”区分,仔细看来,九七式狙击步枪有瞄准镜座,

可以装瞄准镜;枪的二箍上装有一个钢丝支架,平时向前折叠于枪身之下,必要时向下展开

,作为射击时的脚架。其实,这个钢丝脚架究竟有多大用处,能不能将枪架稳?很值得怀疑

!不过日本枪大多有个规律,这就是到一定的时候总会出点 “邪怪、武蛮、拙笨”的东西

来,否则就不叫日本枪了。

关于“三八大盖”的口径,始终是日本陆军争论不休的问题。早在日本大正天皇九年七月即

公元1920年,日本陆军技术本部的兵器研究方针就要求步枪采用7.7mm口径,但直到昭和天

皇十三年六月即公元1938年,才开始进行步枪使用7.7mm口径九九式枪弹(与九二式重机枪

弹同型)的试验,目的在于使步枪具有与重机枪一样的威力,从而解决6.5mm步、机枪弹在

中国战场上显得威力不足的问题。试验中,使用的是口径改为7.7mm的三八式步、马枪和四

四式马枪,最后认为,两型马枪改大口径之后,枪口动能以及后坐力过大;而“三八大盖”

改大口径则没有多大问题。于是于昭和天皇十四年(公元1939年)在“三八大盖”的基础上

出台了7.7mm的新步枪,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元2599年,故称该步枪为“九九式”。九九式

步枪基本上就是后期出厂的“三八大盖”,除了口径改大以外,又在二箍上增加了与九七式

狙击步枪相同的钢丝脚架,立框式表尺两侧各增加了一根可以折叠的、对空中目标射击的提

前量杆,并采用了觇孔照门。昭和十五年七月以后,九九式7.7mm步枪被确定为日本制式武

器, “三八大盖”则停止生产。

因为体形如同“三八大盖”的九九式7.7mm步枪,枪口动能以及后坐力均比“三八大盖”有

所增加,显然不适应五短身材的日本兵,所以接着又出台了一型长度在“三八大盖”与两型

马枪之间的九九式7.7mm短步枪,其主要特征为上护木从头箍一直覆盖到表尺座处,二箍处

无钢丝脚架,背带环在枪身左侧。弹膛上方也铭刻日本皇花和“九九式”字样。

此外,为了适应空降兵作战需求,还生产了一种可从枪管节套处将枪分解成前后两段的7.7

mm短步枪,日本军方将其命名为“二式”步枪。九九式7.7mm步枪系列开始正式投产装备日

军之时,也正是日寇“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之时。九九式无论是在中国战场,还是在东南

亚乃至太平洋战场,事实上并没有成气候,更不能挽救日寇的失败。到后来,九九式的生产

水平和加工质量每况愈下,远远不及“三八大盖”。

“三八大盖”在中国

“三八大盖”自1907年开始生产到1940年停止生产,累计生产数量达300余万支。我国旧统

治当局曾经向日本购买过一批,以后辽宁和太原的兵工厂也先后仿造过。在抗日战争中以至

抗战胜利,中国军民曾缴获了大量的“三八大盖”。因弹药不足,弃之又实在可惜,当时国

民党当局曾经指定军政部第60兵工厂将 6.5mm口径的“三八大盖”改为7.92mm口径,以同国

民党军队7.92mm口径弹药体制一致。凡被改扩口径的“三八大盖”,其弹膛上方均刻有“改

七九”字样。抗战胜利之初,国民党沈阳第九十兵工厂曾仿造九七式步枪,但口径改为7.9

2mm,同时把瞄准镜座去掉。因该产品未列入制式,故称其为“临时式步枪”,并在机匣正

上方刻“临七九”三字。

在中国广大抗日战场上,缴获的九九式7.7mm步枪或短步枪数量远远不如“三八大盖”多,

主要原因是九九式7.7mm步枪或短步枪在中国只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关东军手中,而大部分都

用来装备在太平洋地区作战的日军,因此现在欧美各国有为数不少的九九式,都是战后作为

战利品收藏的。在中国,“三八大盖”被日军一直用到战败投降,我军则一直用到祖国大陆

全境解放,还有相当一部分“三八大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此后,我国广大的民兵一直

用到1970年代中期。“三八大盖” 这样一支取之于强敌之手,又为我所用与强敌作战的战

利品,在中国军民手中使用时间之长,分布面积之广,赢得胜利之众,实为历史所罕见。以

至于老一辈军人每每谈及“三八大盖”的时候,总是有说不完的故事;每每端起“三八大盖

”的时候,是那样爱不释手,操枪的一招一式又总是那样娴熟。这就是中国人民和他们的士

兵!历史就是这样写着:兵民是胜利之本!

南部十四式手枪

工作方式:半自动

口径: 8 mm

重量: 0.91 公斤

弹夹: 8 发

简介:日本南部 14 式手枪是原南部式手枪的改进型,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 1925 年列为日本陆军制式武器,二战期间装备于将校级军官,该枪俗称 “ 王八盒子 ” 。

四四年式骑枪

运作方式:手动枪机, 4 条右旋膛线

尺寸:长 868mm ,枪管长 487mm

口径: 6.5mm

重量: 3.3 公斤

弹夹: 5 发

简介:该卡宾枪为步枪的缩短版,基本设计完全一样,枪口初速: 732m/s ,瞄准具 2000m 表尺。服役自 1905 年至二次世界大战。枪机上方有一块防尘盖。

九九式步枪

工作方式:手动枪机

口径: .352 英寸( 9mm )

简介:该步枪中较短的一型于二次大战前为日本军方所采用,而标准型则较前者长 152mm. 注意枪身前段下方的铁线式的单脚架,其实用价值令人怀疑。本来设计比三八式有改进,但因为战争后期日本资源匮乏,许多部件不得不使用替代品而使效能大为降低。

九二式重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口径: 7.7mm

全重: 62.5 公斤(包括三角架)

弹夹: 25/30 发弹板供弹

射速: 650-700 发

简介:皇记 2592 年定型,导气自动原理

十一年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

工作方式:自动,气冷

尺寸: 1.1 米,全重 10.2 公斤

口径: 6.5mm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和日军分别使用的是什么武器

一、中国军队使用的武器:

1、7.9毫米“毛瑟”二四式步枪:中国军队使用的步枪有部分是由德国、捷克等国进口的7.1米“毛瑟”98式步枪,更多的是中国仿造的各型7.9毫米“毛瑟“步枪。其中以第11厂、41厂、巩县兵工厂、汉阳兵工厂等制造的为多。该枪初速810米/秒,标尺射程2000米。

2、7.9毫米捷克ZB-26式轻机枪。

3、7.9毫米”马克沁“二四式重机枪。

4、7.63毫米”柏克门“冲锋枪。

5、11.43毫米“汤姆森”M1921式冲锋枪。

6、7.63毫米“毛瑟自来得”1898式半自动手枪。

7、汉阳兵工厂于1921年仿造过十发驳壳枪。

8、山西兵工厂造的口径为 11毫米毛瑟自来得手枪。

9、中央修械所仿造出德国毛瑟M1932式自动手枪。

二、日本军队武器:

1、6.5毫米三八式步枪。

2、6.5毫米十一年式及九一式轻机枪。

3、6.5毫米三年式及7.7毫米九二式重机枪。

扩展资料:

中日两国军队武器装备总体上的差异总结:

日本依靠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攫取了2亿3千万两白银(含高额利息,相当于日本全年收入的3倍多)及大量经济利益。

日本将赔款85%充作军费,到1937年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完备的军火工业、武器装备全部自给、可为其侵略战争提供源源不断的各种军备保障的帝国主义强国。

中国由于饱受包括日本在内的帝国主义列强的宰割及支付巨额赔款,经济基础薄弱,只能生产部分轻武器及子弹,而且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军队装备及作战需求。

在重武器方面则完全依赖向外国采购,一旦在战争中对外军事补给线被切断,武器装备只能随着作战消耗而减少,从而导致了抗日战争中武器装备敌优我劣、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也给中国人民留下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沉痛教训。

两国军队武器装备彼强我弱的巨大差距,主要体现在日本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及发达的军火工业,使得日本军队的各种武器装备在20世纪30年代就全部实现了自给,并可源源不断地补充战场的损耗。

抗战全面爆发时,日本的钢铁产量是中国数十倍;轻重武器生产量也是中国的数十倍,而中国只有部分步兵轻武器包括迫击炮可以仿造自产,还远远满足不了战场的需求,至于重型火炮、坦克、飞机、军舰等武器装备只能仰赖向外国购买。

以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为例,日本当年生产了大口径火炮744门,中国连一门也造不了;日本当年制造坦克330辆,中国1辆也造不了;日本当年造了汽车9500辆,中国仍是一辆造不了;日本当年生产军舰52400吨,中国连一吨也造不了。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军网—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军队武器装备之比较

抗战中,中日双方的步枪,机枪

1、汉式(汉阳造)步枪

作业原理:旋转枪栓,双前栓榫锁定,手动

[ 转自铁血社区 ]

弹匣容量:外露单排弹仓,5发,曼里夏式弹匣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口径:7.92mmx57

枪管长度:29.13"

枪重: 4.14 kg

相容性: Commission Rifle

制造厂:兵工署第21工厂 制造年代: 1941

目前状态:古董

从1895年开始,湖北枪炮厂开始生产此型步枪。一直到1944年21厂改造中正式步枪,本型步枪在中国前后生产了将近50年。

主要生产者为位于湖北汉阳之汉阳兵工厂,因此一般称之为汉阳造。抗战时其步枪厂於1938年交与21厂,因此从1939年至1944年生产的汉阳造在枪匣上印有卍字厂徽及『汉式』字样。

汉阳造与88式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去除了枪管的套筒,以上护木取代,刺刀庭改在前护箍下方,其他则参考了98式步枪,改进了照门,通条改放在护木之中等。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一直到抗战结束,汉阳造在中国一直是主力武器之一,由清朝新军开始,北洋军、北伐军、中央军、红军,汉阳造武装了无数的中国部队。到了八年抗战,抵御外侮,可算是老树开花又逢春。直到朝鲜战争,中国人民志愿军仍有许多部队持着汉阳造,在冰天雪地中与十六国联军拚杀。

2、“三八大盖”

日 本三八式6.5mm步枪,是**在其三十年式6.5mm步枪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一型制式军用步枪。由于时值明治三十八年(公元1905年),故定名为“三八式”。三八式步枪与三十年式步枪两者在外观上最显著的不同,是前者在机匣上方增设了一个“∩”形的防尘盖,这个防尘盖可随枪机前后滑动,当枪机呈关闭状态时,这个大大的防尘盖将整个机匣完全盖住,可有效防止沙尘进入机匣之内。由此,三八式步枪就得了一个叫得响的名字——“三八大盖”。的确,在中国大地上的城乡村野、街头巷尾,有谁不知道“小**,大盖枪”呢!三八式步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陆、海军最主要、最基本的单兵武器,也是装备量最大、装备时间最长的一型单兵武器,直到**战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才停止使用,用了整整40年。

一提起抗日战争,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就一定会泛出“三八大盖”这个枪械俗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地不分南、北、东、西,人无论男、女、老、幼,时间也不分过去、今天, “三八大盖”这个词的 “ 知 晓 率”之高,很难找到别的什么词语与之相匹敌。尽管在实际生活中,一般的人们并不能从众多的老式步枪中将他们所说的“三八大盖”分拣出来。曾几何时, “三八大盖”几乎成为了一般老式的枪机回转式非自动步枪的代名词。这就是令我们不得不嗟叹的历史烙印!作为世界枪林中的普通一支,中国人民所赋予“三八大盖”的感情色彩极为鲜明、极为厚重、极为复杂。毋庸置疑,“三八大盖”曾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是中华民族备受侵略、屈辱、奴役的象征;同样,“三八大盖”曾打得侵略者灵魂出窍,是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血洗屈辱、挣脱奴役、赢得胜利的象征。这也是令我们不得不咏叹的历史!

3、日 本南部大正11年式轻机枪(歪把子机枪)

大正11年式轻机枪资料:

服役年代:1922-1945

口径:6.5mm

枪管长:443mm

全枪长:1100mm

重量:10.2kg

[ 转自铁血社区 ]

装弹数:30-50发容弹量弹仓

发射速度:500发/分

子弹初速:730m/sec

尺标射程:2200mn20O

最大射程:3200m

“歪把子”主要指**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绰号由来:**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是**在大正十一年(即1922年)由**著名枪械专家南部骐次郎于名古屋兵工厂精心研制定型并装备部队的一型班用轻机枪,也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使用最多的一型班用自动武器。在中国一般老百姓当中,说得清**鬼子武器型号、年式的虽然不多,但提起“歪把子”来,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有的场合,“歪把子”甚至成了老式轻机枪的代名词。“歪把子”是中国广大抗日军民给**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起的一个俗名。这个俗名既描述了**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造型上的本质特征,又蕴含了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恶与仇恨。**十一年式6.5mm轻机枪采用了类似传统步枪枪托的“枪颈”,同时由于其瞄准基线偏于枪面右侧,为了避免使用者在瞄准时过于向右歪脖子,所以将本来就十分细长的枪颈向右弯曲,以使枪托的位置能满足抵肩据枪瞄准的人机工程。这就是“歪把子”的由来。

4、捷克式轻机枪

捷克式轻机枪是抗战名枪,该枪造型特殊,棱角分明,极有立体感。一般看过抗战影片的网友,都应该非常熟悉这款武器。

和其他的抗战武器有所不同,捷克式轻机枪也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大量使用的一款武器。

从反围剿时期开始,到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红军八路军、解放军都大量使用这款武器,其中在抗战期间使用这款武器的数量最多。

该枪是一种性能优异、装备国家众多,在世界枪械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轻机枪。其是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该枪初速830米/秒,表尺射程1500米,射速550发/分。

5、中正式步枪

口径:7.92毫米(中国旧称七九口径)

作业原理:旋转后拉式枪机,毛瑟式前栓榫锁定,手动(Rotating bolt, front lug, bolt action)

弹仓容量:内藏式弹仓,5发,桥夹装弹

弹药:7.92×57毫米

[ 转自铁血社区 ]

初速:810米/秒

表尺射程:2,000米

枪全长:1.110米

枪管长:600毫米

瞄准具:表尺照门,刀片形准星

刺刀全长:575.5毫米

[ 转自铁血社区 ]

全重:4千克

7.92mm中正式步枪,为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的中国版本,中正式步枪是中国近代第一种制式步枪。

仿制过程

中国从清末以来就开始不断的引进、仿制毛瑟系列步枪。1930年代国民政府击败各地军阀,实现了中国在分裂近二十年以后的政治统一,军队开始尝试统一制式武器。当时中华国民政府在德国顾问的帮助下,开始军事整编计划。在1932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开全国制式武器会议,决定以德国1924年式毛瑟步枪及其所使用的弹药为原型进行仿制,选用该步枪作为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

1934年时财政部向德国毛瑟厂订购了一万支1924年式毛瑟步枪装备武装税警总团(著名的新编第三十八师的前身),并得到该厂提供的图纸技术资料,由巩县兵工厂负责筹备制造1924年式步枪。1935年由巩县兵工厂(兵工署第十一厂)最早生产,从1935年初就开始小量试产,因造于民国二十四年原定名称为“二四式”。

6、王八盒子(南部十四年式手枪)

作业原理: 反冲式作业半自动

弹匣容量: 单行排列式弹匣8发

击发方式: 单程式

瞄准具: 凹形照门, 刀片形准星

服役年代:1925-1945

[ 转自铁血社区 ]

口径:8mm

枪管长:117mm

全枪长:230mm

重量:900 g

装弹数:8发

有效射程:60m

[ 转自铁血社区 ]

最大射程:600m

制造厂: 名古屋兵工厂

提起南部十四式手枪,估计看这篇文章的朋友没有几个听说过。但是如果提起**的“王八盒子”手枪,恐怕就大不一样了。在我们孩童时代曾经看过的《平原游击队》,《地道战》等影片中,汉奸特务伪军拿着五花八门的各种手枪,但是鬼子的军官却是清一色的装备一种外形很像德国鲁格枪的手枪,这就是臭名昭著的王八盒子。王八盒子是二战中**装备的制式手枪,也是**各级军官普遍装备的一款手枪。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王八盒子就是**侵略军的象征。

7、盒子炮(毛瑟军用手枪)

口径――――7.63mm

[ 转自铁血社区 ]

全弹长――――34.55mm

弹头类别――――普通弹

弹头结构――――圆头、平底、铅心、全被甲

弹头直径――――7.82mm

弹头质量――――5.57g

弹壳型式――――无凸缘、瓶形

[ 转自铁血社区 ]

弹壳最大直径――――9.68mm

弹壳长――――25.14mm

底缘直径――――9.91mm

弹壳材料――――黄铜或涂漆钢、覆铜钢

发射药量――――0.52g

底火类型――――伯丹式或博克塞式

初速――――455m/s

枪口动能――――576J

平均最大膛压――――240MPa

盒子炮是毛瑟军用手枪在中国的一种称呼,除了这个称呼以外,中国人还称它为驳壳枪,自来得,快慢机,匣子枪等等。

自从清末进入中国直到朝鲜战争其地位由苏联手枪代替,都是每个中国军人的梦想,整整辉煌了半个世纪。

从清末革命党各次起义,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每一个战场都能看到双方装备的大量的毛瑟手枪。

其中比较突出的是西北军。西北以凶狠的近战而闻名中国,他们除了舞刀弄枪的冷兵器以外,更是重视毛瑟手枪。西北军老兵回忆,一个有经验得老兵使用十发毛瑟手枪,近战可以轻松解决七八个敌人。

所以西北军从军到旅的各级军官,都控制着一支手枪队,这支手枪队规模从连到团。往往每到战斗胶着或者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手枪队便会成为撒手锏。1926年支持国民政府得军队和晋军激战晋北,著名的倒戈将军石友三曾一次集中3000人的敢死队冲锋,每名队员身背一把西北大刀,要挎一支盒子炮(这就三千支了),可见其部队装备该枪数量之多。

源自

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前用过的日式武器有哪些?型号呢?(飞机、大炮、军舰以及战车和单兵装备)

三八式步枪,大正十年式掷弹筒,八九式重掷弹筒,九一式掷弹器,100式重掷弹筒,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俗称“歪把子”),92式步兵炮,90迫击炮,九六式轻机枪,九九式轻机枪,南部式甲型自动手枪,南部式乙型自动手枪,大正十四年式手枪,明治38年式步枪,明治四十四年式卡宾枪,一式 1型 轻机枪,一式 2型 轻机枪,一式 3型 轻机枪,智式轻机枪,大正三年式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一式重机枪,41式山炮,94式山炮,可能还有,不过想不起来了。

灵异事件本月排行

灵异事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