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坐牢写的诗(苏轼入狱时写的诗)

发布时间:2023-01-03 12:02:43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探索发现 >

苏轼三次贬官,每次所写的诗分别是

1、苏轼被贬湖北黄州

《初到黄州》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译文:

自己都感到好笑,一生为嘴到处奔忙,老来所干的事,反而要得荒嘴。长江环抱城郭,深知江鱼味美,茂竹漫山遍野,只觉阵阵笋香。贬逐的人,当然不妨员外安置,诗人惯例,都要做做水曹郎。惭愧的是我劝政事已毫无补益,还要耗费官府岸禄,领取压酒囊。

2、苏轼被贬居昌化军(今海南儋县)

《临江仙夜归临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译文: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3、苏轼被贬广东惠州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译文: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燕子在天空飞舞,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动听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慢慢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伤害。

扩展资料:

苏轼这一生命途多舛,文学上的成就虽高,却一生宦海浮沉,奔走四方,还一次比一次被贬的远,

元祐八年高太后去世,哲宗执政,新党再度执政,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别为宁远军节度副使,被贬至惠州(今广东惠阳)。

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六十二岁的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徼边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

仕途不顺也就算了,他的三位爱人也都红颜薄命先他而去,“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释义: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强忍不去思念。可终究难相望。)”单从这一句就足以看出苏轼心中对亡妻的想念之情。

王弗在27岁就先苏轼而去了,苏轼悲痛万分,连续3年都没有再写过诗词。后来长辈的安排下,苏轼又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作为继室,而王润之呢虽然不像王弗那样聪慧谦谨,但也是很柔顺贤惠的一个人,对待王弗所生的孩子就和自己亲生的一样。

王润之是陪伴苏轼最长的人,他们一起生活了25年,一起经历了各种磨难,可以说王润之重新给了苏轼家庭的温暖。

王朝云是苏轼于杭州买回来的艺伎,当时她才12岁,作为艺伎的她虽小却也懂不少琴棋书画,很受苏轼喜爱,18岁时就被苏轼纳为侍妾了。

若说王润之让苏轼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那么王朝云便给了苏轼精神上的慰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释义: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就是苏轼和王朝云游西湖写的。

但非常不幸的是,这三人都先苏轼而去,可想而知晚年的苏轼有多悲伤,不仅被贬,还连累了自己心爱的人同自己一起受苦而害病去世,大文豪的一生是真的命途多舛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猪肉颂这首诗的作者是苏轼这首诗是他因什么被捕入狱?

苏轼曾经写过一首《猪肉颂》来描写东坡肉,其中详细的讲诉了烹饪东坡肉的做法,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被捕入狱

苏轼在乌台诗案出狱后,写了什么诗?

《出狱次前韵二首》

(一作: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责授检校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复用前韵二首)

宋苏轼

百日归期恰及春,残生乐事最关身。

出门便旋风吹面,走马联翩鹊啅人。

却对酒杯浑是梦,试拈诗笔已如神。

此灾何必深追咎,窃禄従来岂有因。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寒上纵归他日马,城中不斗少年鸡。

休官彭泽贫无酒,隐几维摩病有妻。

堪笑睢阳老従事,为余投檄向江西。

子由闻余下狱,乞以官爵赎余罪,贬筠州监酒。

乌台师案出处: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御史李定曾也指出苏轼四大可废之罪。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案情:乌台诗案,是北宋年间的一场文字狱,结果苏轼被抓进乌台,被关4个月。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所谓“乌台”,即御史台,因官署内遍植柏树,又称“柏台”。柏树上常有乌鸦栖息筑巢,乃称乌台。所以此案称为“乌台诗案”。

作者: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犯下重罪的苏轼出狱后又写了哪首流传千古的骂人诗?

在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策略下,北宋的文人不计其数,官场上文官的待遇也比武将更高。武将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文官却在朝中享受。不过文官也并不是就没有危险了,不然苏轼也不会因为“乌台诗案”差点丢命,御史们在苏轼写的文章诗词中东拼西凑,以此诋毁陷害苏轼。幸好当时文人除非谋反要被砍头,所以苏轼总算逃过一劫。不过他也因此被贬,瞬间跌到了最低点。

苏轼的性格向来豁达,这一次的事情,虽然没有伤及他的性命,但是对他来说还是不公平的。不过在旧社会本就没有几分人权,能得到赦免已是幸运,又怎敢再次和皇帝对着干呢?不过他私底下还是写了《出狱次前韵二首》。表达自己在“文字狱”过后的心情,经过这次事件以后,苏轼再也没有了以前的壮志。

此诗一同作的有两首,诗的第一行讲了作者对此次磨难的理解,说到底都是文字惹的祸,同时也是受名声所累。说这话是有根据的,在事发前,全朝崇拜他的文人不计其数,名声大了自然也会招来妒忌。第二句诗中存在两个典故,一个是众人所知的“塞翁失马”,这个故事一直被引用在失去某样物品或者低潮期。得到或失去都应该乐观面对。作者在最低潮的时候引用这个典故,说明他的心态还是非常乐观的。后面半句所引用的是一代皇帝斗鸡的囧事,这个典故来自唐朝,李隆基在政治上的成绩还是很好的,但是他却有一个不入流的爱好,就是喜欢斗鸡。当时长安城有一位少年擅长斗鸡,就因为兴趣和皇帝相同,皇帝竟然将这位少年封为“五百小儿长”,当时甚至还有这么一种说法:孩子生出来可以不用识字,因为斗鸡骑马胜过读书认字。

这两个典故出现在苏轼的诗中,明显是用来骂人的,不过这位文坛宗师的骂人方式非常含蓄,如果肚子里没几滴墨水,还真看不出来他这是在骂人。诗中他将那些陷害他的小人比作斗士少年鸡,同时也是在向那些小人炫耀:你们之所以如此陷害我,不过是因为我才华比你们高罢了,我绝对不会和你们这种毫无学识,只靠阿谀奉承获得别人赏识的小人为伍。看来要问起骂人的功底,苏轼才是宗师。下一句又运用了两个典故,前半句提到了陶渊明。大家都知道此人生性淡泊,也喜欢喝酒。

可是在他辞官以后,却穷得连酒也买不起,后面半句连起来则暗暗道出,自己没有辞官的原因和个人心性。最后一句则表达了自己对弟弟的感激和愧疚,他的弟弟是受他连累才被贬的。

此诗不但表达了对这次被贬的感受,同样也狠狠骂了那些小人。却不想这首诗被流传到了现在。

当年苏轼被自己的绝命诗救了,这首诗究竟是什么?

这首诗的名字叫《狱中寄子由》,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的,但是最终弟弟没能看到,被帝王看到了,并被它深深打动了,这才决定赦免了苏轼的罪刑。这首诗的内容如下:“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苏轼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从小就很有天赋,他原本想用他的文学天赋完成一件大事。然而,他的一生是可悲的。他不仅没有得到朝廷的重要职位,还多次被免职。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生活贫穷而荒凉,甚至还需要他弟弟的支持来支撑他的家庭。他被陷害入狱后,他的弟弟苏辙就一直在尽力为他说情,最终多亏了这首诗他被赦免出狱。在苏轼待在狱中服刑期间,曾经还搞了一个大乌龙。在狱中,他的儿子总是给他送食物。当时,父子二人已经达成协议,如果有什么变化,就送鱼给苏轼。有一天,由于亲戚们的疏忽,给苏轼误送了一盘鱼肉,苏轼这才以为自己的死期要到了。

在震惊和恐慌中,苏轼连忙给他的弟弟写了一首绝命诗。然而,最终,这首诗却没有成功传到弟弟手中,而是被帝王看到了,帝王深受感动,再加上苏轼的弟弟多次为他求饶。最后,帝王才决定原谅苏轼的罪行,只是把降了他的官职。

其实,苏轼心里也明白,这封信他的弟弟十有八九是看不到的,最后肯定会落在帝王手中。所以在他写诗的时候,他也隐藏了一些意图。这首诗是以真挚的感情写成的,最终成功感动了帝王。他最初因乌台诗案而入狱的,看到这首诗后,帝王才决定重新审查他的罪行。本身苏轼就是被别人陷害入狱的,最后多亏了这首诗他才可以成功获释。

探索发现本月排行

探索发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