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在真实生活中是怎样的一个人,现实中的张国荣有多美

发布时间:2023-03-11 21:10:23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灵异事件 >

张国荣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

关锦鹏一直觉得,一个人太美对演戏来说可能是种包袱。张国荣虽然很成功,可是由于外形太俊美,很多人都把注意力聚焦到他的外表上。[靓人通常很self-conscious,很自我。而很多导演和演员都明白self-conscious的人很容易以自己为中心,演绎角色时,会以一己观点出发,所以self-conscious对演员是一个很大的障碍。]他认为张国荣是一个颇自恋的人,因此很容易让某些人有这种观念,从而觉得他演戏虽然很不错,却总像欠了点什么。回想起拍《胭脂扣》一片时,关锦鹏认为张国荣对自己的美貌是很自觉的。[他会觉得自己很靓,拍完一个十二少回首镜头,他会走过来说:“靓吧?”]对十二少那种风华绝代的角色来说,这种self-conscious当然成立。可是一些角色,如《流星语》片中那个衣衫褴褛、照顾小孩子的中年汉,即使他非常用心去演,有些观众仍难以投入角色。这种情况对张国荣来说,有点不公平,所以他认为:[Beauty对张国荣来说是种很大的障碍]。关锦鹏认为张国荣擅于在生活和经验中捕捉灵感,令演绎风格更有生活感。很多人都觉得张国荣在很多经典电影中都带有自己的影子,因为只是做回自己,当然没有难度,对此关锦鹏绝不同意:[谁说演自己容易?我认识的大部分演员,其实最怕演回自己。一个演员能否将真实经验和感受公诸于世,愿意放得下是一个问题,能否有足够能力演绎自己的感觉,又是另一问题。]

张国荣是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的人生都受到时代背景,大环境,小环境,基因,原生家庭环境,受教育经历,成长经历,职业经历,巨大的打击和生活变动等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塑造。

每个人的性格,成就,个人努力固然不可缺少但总得来说仍然是受环境影响的趋势性产物。常被调侃的人在江湖生不由己,其实是一句很实在的话,人——是很脆弱的。我们单独挑出任何一个因素放大来说都是片面的,所以说这个问题其实没人能说的清楚,可能本人都说不清楚吧。

2000年张国荣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杂志采访的时候说自己严格说来是双性恋,因为他也喜欢女人的,年轻的时候也有过好几个众所周知的女朋友。

家庭环境

张国荣(1956年9月12日-2003年4月1日)原名张发宗,出道后改名为张国荣,洋名Bobby后来也改成较成熟的Leslie。出生于香港商人家庭的张国荣由佣人六姐带大,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但并不受宠。忙于生意的父亲和母亲感情不好,他们没有时间和心情给予张国荣家庭关爱。兄弟姐妹众多,但年龄最近的也比他大8岁。他在欠缺温馨及天伦之乐的环境里度过了漫长的孤独时光。

父亲张活海:

张国荣的父亲张活海,香港著名的洋服裁缝,所制的服装特别受到影剧界艺人欢迎,因而得到外号“Tailor King”(裁缝之王)。不过对于爸爸的头衔张国荣并不买帐,说 “这是一个很土的名,好象外国人都一样姓‘King’似的。” 私生活方面,除正室潘玉瑶外还有两名小妾。张国荣与父亲关系并不亲近。

母亲潘玉瑶:长期抑郁 与张国荣关系疏离

张国荣母亲潘玉瑶年轻时便下嫁张活海为正室,并先后诞下十名儿女,但其中三名子女在出世后便告夭折,剩下七名子女。其中张国荣排行第十,所以又被称为“十仔”。

潘玉瑶也是典型的大户出身,潘家更是出了不少人才。不过潘玉瑶下嫁到张家后婚姻生活并不愉快,心里长期抑郁,对孩子们也很冷漠,因此张国荣与母亲关系也很疏离。1998年潘玉瑶因患癌症不治去世。

张国荣的父亲跟母亲感情不合,一年到头除了节假日,很少归家,从小几个孩子都和父母分开住,张国荣由六姐一手带大。因此,张国荣对自己的父亲并没有什么感情。而母亲与他和兄弟姐妹们同样有很大隔阂,互相难以沟通,谈起话来如陌生人一般客气。

回首童年,“没有什么值得我去记忆,没有什么值得我去留恋。”

父母的严重缺席无数次,让他曾感叹与父母缘份淡薄,期盼着有一天能有所改变,能像常人一样享受一下拥有家人的感觉,像常人一样拥有父亲的引导、母亲的温暖。为了这个愿望,他努力了一生,随着在现实中一次次地遭受失望,他只能将愿望的实现寄予到幻想与天堂。

早期经历

张国荣可算是出生在不愁吃喝的家境里。张活海的正室叫潘玉瑶(张国荣妈妈),另外还有两个小妾。潘玉瑶生了10个儿女(3个夭折),张国荣是家里最小的,跟大姐张绿萍相差了18岁。

当时的张国荣,只想从压抑的环境中逃离出来,逃出这个家庭。

很快,机会来了。彼时全香港掀起了留学热,1969年年仅13岁的张国荣和家里商量独自赴英国留学;中学毕业后,因为家庭从事的行业他考入英国里兹大学就读纺织专业。

后来张国荣回忆到,出发去英国那天,全家人久违的聚齐去机场送他。一个人独自去异国他乡,本应该沉浸在悲伤地气氛中,但当时的张却只有一个想法:离开,快点离开!快点让我离开,我根本都不想在香港,因为童年种下的各种因果了,我一点伤感都没有。我最记得我跟他们挥了一次手之后,跟他们BYEBYE了一次之后,转身就走了,一点留恋都没有的。

——张国荣

等张国荣踏上英国这片土地之后,第一感觉是:如释重负。那天晚上,他在朋友家一觉睡了28小时,他说,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睡那么长,又那么香。张国荣刚去的时候,吃不惯西方的食物,所以偶尔有一包公仔面可以充饥,他都会高兴的不得了。在英国的那段时间里,他就是一个快快乐乐的孩子。张国荣在英国读书时成绩不错,第一年还拿了奖学金。放暑假时,他舍不得买很贵的机票回香港,就去朋友家开的餐馆当酒保。如果可以继续这样无忧无虑的生活下去...应该会很好吧,但一切都在7年后的某一天戛然而止。大学一年级时他收到了家里的一封信,信里告诉他父亲酗酒过度导致瘫痪,于是他不得不打包重回故土。

张国荣回忆当时那些成衣铺对自己老爸的生意是毁灭性的打击,自己都觉得自己的老爸惨,从一个大铺子变成半间小铺子,最后只能吃老本了,量体裁衣开始慢慢不流行了,成衣铺开始扩张,那些裁缝也慢慢丢掉了自己的饭碗,张国荣也没办法子承父业做服装生意。

当时的他觉得自己做不了什么,于是就去律师行打工,希望能补贴家用。当时的律师行让张国荣从打杂开始做,张国荣觉得很委屈,然后就没在律师行做了,每天都在想着回英国读书,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张国荣的命运由此改变。

刚回香港的那段时间,张国荣试图和父母住在一起,但由于自小和他们的关系生疏,再加上在国外无拘无束惯了,他还是搬了出来,开始打零工养活自己,刚开始摆地摊卖鞋,后来卖过牛仔裤,助理...

后来从同学处获知丽的电视(亚视前身)举办歌唱比赛,当时他窘迫到连报名费都交不起,从小带他长大的佣人资助了他20块钱做报名费和路费,张国荣一路过关斩将,从初赛、复赛到决赛,最终拿到了歌唱比赛第二名。

亚视给张国荣的工资并不高,也就1000块一个月,但张国荣很知足,马上就签约。张国荣虽然和拮据,但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他就每月花500块租金在公司附近租了一间房,还预支了半年的工资,对它进行重新装修。

张国荣住那么贵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时亚视要求艺人不能坐公交或者电车,因为已经有知名度了。那时打车起步价都要两块五了,张国荣觉得不如住公司附近好。

在吃方面,张国荣还是非常省的,泡面都吃不上,一日三餐都在公司的食堂吃,他还每月拿出200块来孝敬妈妈,所以真正可以用的生活费只有300块。张国荣只有300块的生活费,穿不到什么好衣服,公司让他到赞助商那里拿衣服穿,因此还遭受了羞辱。

张国荣到了赞助商的店里,店员的脸色都非常难看。店里明明没什么客人,但店员说非常忙,要他等45分钟。张国荣看到他们在闲聊,但也得厚脸皮等着。而且张国荣能挑的不是新款,都是季末清仓的货。

那时香港出了个新的电视台,到处挖墙脚。亚视怕张国荣跳槽,很快就给他涨工资到了2950元。张国荣立马搬家,换到了一套1000块一个月的房子。此后随着事业的攀升,张国荣的住所也不断升级,他前后搬家了十几次,是个不折不扣的“搬家狂魔”。

当时香港造星业已经相当发达,尽管张国荣外形俊秀,但一个新人想要突出重围实在是太难了。张国荣出了第一张唱片,结果让所有人大跌眼镜:销量惨淡,一张一块钱都没有人买。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焰渐渐消失了。

最让人心痛的是有一次他去一个地方演出,唱到浓时情不自禁将帽子扔到了台下,没想到尴尬的一幕发生了。台下的观众丝毫不给情面,反手又把帽子给扔了上去。一时间,窘迫、无助让张国荣不知所措,他咬牙表演完,下台后匆忙逃出去。自己最喜欢的事情,都不能做好,张国荣开始陷入深深地自我否定。也就是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遇到了随后结伴而行18年的唐鹤德。

那时候张国荣很希望著名词作者郑国光先生为电影《鼓手》中的歌曲提词,但是公司碍于价格过高,所以提出要另找他人。不过张国荣为了保证歌曲的品质,毅然拿出自己微薄的薪酬请郑老师为他写词,这一种做法在当时的歌手是不多见的。按照行规郑老师一首歌的填词是3000块,但是张国荣只给得起一半,幸运的是郑老师依然帮他填写了这一首歌。

1983年张国荣正是因为演唱了郑国光提词歌曲《风继续吹》开始走红。那个时期张国荣事业开始上升,而他也经历了人生之中在情感上难以忘记的阶段。在酒吧演唱的生涯之中,他曾经和一个女子有亲密的关系,而正当他为对方倾心的时候,才发现那是一个精心策划的骗局,这一件事给张国荣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他曾经口无遮拦的当众说:“自从这件事之后,我对女人几乎失去了兴趣。”

1984年,令张国荣真正火红起来的是一首《monica》, 强劲的拍子热辣辣的曲风令到他的知名度迅速提升,一夜之间使他成为了梦寐以求受人喜欢的歌星, 让他从此离开了沮丧的酒吧生涯。张国荣终于尝试到唱红的滋味,而这个时候距离他的出道已经是七年了。

从此之后,香港人中间有了一句这样的口头禅,张国荣也要熬十年!在起哄声和倒彩声之中,张国荣也很彷徨。他回忆起他自己那时候的经历:“所有的苦劫所有的委屈,我承认在当时我真的心灰意冷,因为自己处在于一个很次要的地位,别人不拍的戏我拍,别人不唱的歌我唱,我曾经也问过自己到底是为什么?既然做的这么不开心,为什么还要留在这个圈子里?从小我也从来没有受过这么大的挫折,那段时间真的是直接打击到我的士气,不过因为我好胜加上对自己很有信心,我不相信自己只能得到这样的成绩,所以坚持继续留在娱乐圈等机会,电视我演过,电影我拍过,唱片我录过,机会是有的,但是每一次机会来临都是和我擦身而过,每个人的付出都是希望得到公平的回报,我当然也希望自己能够一举成名,也希望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相应的回报,我更加明白有些事情是欲速而不达,想急也急不来,所以我尝试去争取,尝试失败再爬起来,我明白在这个圈子里生存必须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但是也不能否定我在这方面的才华,所以我坚持下去。”

张国荣在成名前吃过很多苦,所以在演艺圈也一直努力帮助和提携后人。

他的经纪人陈淑芬透露:“原本就因为演唱会忙得焦头烂额,还要忍受风言风语,他一度几乎要取消演出。其实哥哥很怕别人说。”

张国荣在电影《阿飞正传》中有一句台词“世界上有一种鸟,没有脚,生下来就不停地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一辈子只能着陆一次,那次就是它死的时候。”

张国荣1999年出席韩国KBS节目曾被问及你演过的哪个角色跟你最像,张国荣说《阿飞正传》吧,一少少。

评价张国荣是怎样的一个人?

张国荣是一位了不起的人,在娱乐圈内,他在唱歌,演戏方面都非常出色。在歌手方面,张国荣凭一曲《风继续吹》成名,之后一步步登上香港歌坛的顶峰。除了在香港歌坛很出名外,他在亚洲歌坛也很受欢迎。

在演员方面,在喜剧片、动作片、文艺片和爱情片几个领域都有造诣。他的电影《霸王别姬》受到了很多方面的认可和高度评价,例如BBC对他这部电影的评价:在世界范围内都很成功,并使他扬名国际;没有张国荣就没有《霸王别姬》这是陈凯歌对他的评价;并且这部电影确定了他在亚洲影坛的巨星地位。

除了这一部之外,他的其余几部电影也都非常成功,他饰演的角色也栩栩如生。例如在《倩女幽魂》中饰演的宁采臣、《胭脂扣》中饰演的十二少、《阿飞正传》中饰演的旭仔、《霸王别姬》中饰演的程蝶衣、《东邪西毒》中饰演的欧阳锋、《春光乍泄》中饰演的何宝荣都已成为留名影史的经典角色。

在工作态度方面,张国荣对待工作也十分认真,十分敬业。梅婷说过,张国荣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和他演对手戏的时候,哪怕电影镜头不对着他,他眼睛里都是戏,都会积极的配合。在拍摄《霸王别姬》时,张国荣发着近40度的高烧,还坚持在练习。

张国荣无论对同辈的艺人还是对自己身边的工作人员,他都不会以倨傲的态度对待别人。黄沾曾对张国荣做出了评价,说张国荣很有天赋,但是他任然还在努力,从不会因为自己有天赋才华而疏懒。拍摄电影,电视,作为演员都会有忘词的时候,而张国荣准备剧本一丝不苟,上镜时基本不会卡壳,对自己的要求比导演还要严。

有些明星一旦有了名气就会有明星架子,但是张国荣没有明星架子。明星出行一般都会带很多人,例如助手、化妆、发型师、保镖通通要带,但是张国荣什么人都不带,低调行事。在演艺圈内非常容易沟通的一线演员其实还是张国荣,作为演员他会很虚心地听别人的意见,然后用一种最佳的方式让双方都满意。

作为明星被粉丝围堵要签名是一件特别正常的是,对于歌迷来找和张国荣签名,张国荣都是来者不拒,有时甚至会主动给歌迷签名。张国荣对搭档也细心备致,在拍戏时,张国荣拍完之后会马上走到搭档身边关心对方。

对于后辈,他也是积极的帮助,提携后辈。他既尊敬前辈,亦爱护后辈。王力宏评价曾经说过,张国荣是他的启蒙老师,拍摄 《烟飞烟灭》时,王力宏刚到香港不太适应那里的生活,张国荣就对他说你一个人从美国回来,你谁都不认识,也没有朋友,也没有家人在这里,以后你来香港我就是你家人。可见他对于后辈是多么的好。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

尔冬升,你凭什么骂我Idol?

巩俐凭什么这么牛!华语电影的两座高峰,她都是唯一女主

林青霞这位闺蜜,活出了女人最潇洒的样子|百家故事

贾樟柯:拿日本人的钱,用中国老婆当女主角,拍法国人爱看的电影

香港电影的复活之作:郭富城《寒战》背后,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张国荣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人说,张国荣、海子、顾城是内地小资情怀的三大俗。从审美的层面,张国荣代替我们完成了一种“血染胭脂染蝶衣”式的人生想象,又或者说替代我们完成了某种人生的抒情性。张国荣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比例尺,他替代我们完成了性别的越界,替代我们完成了轰轰烈烈死去的想象。

1

每年4月,被张国荣缠绕。每年看别人回忆他,纪念他,分析他,消费他,神化他,只有他不再说话。今年的纪念有了新内容,《阿飞正传》失传片段找回,1984年的旧片《缘分》在内地上映。一年365天,有一天属于张国荣。一年年的纪念,一年年的老调重弹,渐渐的,我们也好像没有真正问过自己,为什么要纪念张国荣?张国荣和我们的关系是什么?

尤其对我们内地受众来说,对于张国荣的迷恋到底是什么意思?如果说,在香港,一年一度的怀念张国荣不成为一个问题。但在内地,身处全然不同的时空语境下,我们怀念张国荣时,到底在怀念什么?

有一种论调说,荣迷以白领、小资居多。这样的论调本身有没有实证的支持,小资本身也是一个含义模糊的命名。但在内地,张国荣确实以小资偶像的方式被供奉,来阅读,这样的说法大致不错。

有人说,张国荣、海子、顾城是内地小资情怀的三大俗。搜索张国荣的纪念文章时,看到一篇网友的帖子,说“人民英雄为什么比不上自杀的戏子”,帖子里说的人民英雄指的是同样在4月1日去世的海空卫士王伟。这样的提问只有在内地的语境下才会被提出。张国荣与王伟,表面上看风马牛不相及,但这本身堪称无聊的提问无意间说出了我们理解张国荣的语境差异。提问者本身是在政治的意义上去比较两人间的死亡意义,而问题在于,在一个去政治化的社会语境里,张国荣的死更多是一个审美事件。

2

从某种程度上,张国荣代表的是今天许多小资的人格理想。譬如,对于张国荣的形象建构中,一个极端突出的地方在于对某种本真性的强调,这个本真性贯穿他的人格、性取向、表演与歌唱。“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这是张国荣的自白,也是千千万万小资的自我想象。李陀分析过上世纪90年代小资写作的泛滥,一个显著特点是意识流的泛滥,自由间接引语无节制的引用,而背后其实都是以“我”的本真性的立场上发言。从“我们”到“我”,中文世界的这一微妙转换本身不仅是写作者本身的自我想象,更是数量庞大的小资群体的自我指认。

同时,从审美的层面,张国荣代替我们完成了一种“血染胭脂染蝶衣”式的人生想象,又或者说替代我们完成了某种人生的抒情性。张国荣是一个被无限放大的比例尺,他替代我们完成了性别的越界,替代我们完成了轰轰烈烈死去的想象,他在电影里替代我们以孤独的手势说出那句“这世界上有一种鸟是没有脚的,它只能够一直的飞,飞累了就睡在风里”。

在受众那里,这放纵不羁的一生需要以一个惊世骇俗的离世才能获得审美意义上的完满。惊世骇俗的死亡语法,不外乎为了一个崇高的信仰悲壮死去,或因个体的精神困境而决绝自刎。在一个后革命的年代里,革命英雄式的自我牺牲所能引起的审美震撼已被证明是无效的,甚至是虚无的,只有一个文化工业下生产出来的艺人的自杀才具有普度众生般的震慑力。

3

桑塔格说:你们爱的,只是烈士。回想起来,在每一个文艺青年鸡飞狗跳的青春期,我们也曾一度沉迷于这种在策马奔腾的年纪轰轰烈烈死去的幻想,我们也相信过侯孝贤《悲情城市》里那个跳瀑布自杀的女孩的传说:面对这么灿烂的青春,不知如何是好,不如像樱花一样,在生命最美丽的时候,随风离枝。我们也迷醉于三岛由纪夫式的自戕,我们相信的是塞林格名言的前半句“一个不成熟的男人的标志是为了某种高尚的事业英勇地死去”。

而这些似是而非的自杀想象背后的古典时代的日本意识、日本二战后的历史现实、西方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困境,这些都来不及深究,或者无意去深究,我们要的只是一个自杀的姿态。张国荣的自杀,也可作如是观。他以生如夏花一般的绚丽包扎了我们对于人生的传奇性的全部想象,至于他和背后的香港的关系,与我们无关。

因此,13年纪念下来,很少有人会提到张国荣在《红色恋人》里演过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牺牲的共产党员,这样主旋律的身份设定或许不符合与革命绝缘的小资们的想象。

4

而对香港人来说,张国荣的死更像个政治事件。他的死,给一座风雨飘摇的城市下了一道悼词,梅艳芳之死是第二道。回头来看,与其说张国荣是“香港精神”的化身,倒不如说是香港精神、香港意识的危机。

所谓的香港精神是什么呢?是早期周星驰喜剧里那种至贱有至福的泼皮无赖相,是麦兜系列里那种“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霎时之蛋挞”、“大难不死,必有锅粥”式的豁达,是梅艳芳临死前一个月上郑裕玲[微博]的节目时对全香港人作出的那个“I am still here”的承诺。

曾经,最怀念张国荣的人是谁呢?马家辉说:当我们说香港人怀念张国荣的时候,需要区分,对于不同的年龄层,有不一样的意义。跟张先生差不多同岁的那群善男子善女子,由于跟他一起度过香港的辉煌年月,一起成长,一起打拼,一起见证路途上的种种不平与挫败、挣扎与成绩,张国荣之逝遂如同自身的离散崩坏,那种惊吓与惶恐,虽非确确实实的“切肤”,仍是确确切切的痛楚。

马家辉或许只说对了一半,那些不与张国荣处于同一时代的香港人在纪念张国荣时,又在纪念什么呢?我想,那些新新人类对于张国荣的怀念,也是对一座城市的爱。在怀念张国荣的名义下,不论是不是荣迷,都会再说一句:原来香港的夜色这么美。

5

最近再去看重映的《缘分》,张曼玉、张国荣和梅艳芳在建成不久的港铁里玩缘分游戏。为了两个人的相遇,整个城市加开了一列地铁,这样的剧情只有在香港人和这座城市的共情结构里才能成立。这可以看成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上世纪80年代一个童话式的改写:因为要成全她,一个大都市倾覆了。

因此,对香港人来说,张国荣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个时代,他的升起和跌落和这个城市的兴衰保持同一频率。

而我们对于张国荣的沉迷,或许就是一个小资梦的投射。张国荣标识的异质性的美学,也只有放在小资美学的范式下得到理解。他在审美的领域里有多摄人心魄,在现实层面的我们就有多倍感无力。相较于香港人对张国荣的纪念的政治性,我们的纪念反而来得更弱,最终变成一种有教养的自说自话自伤自悼。

张国荣至今还有很多人喜欢,他是怎样一个人?

说到张国荣,很多人都会为他而惋惜。这么有才华的一个人却英年早逝,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张国荣呢,就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的存在。张国荣身上有太多的才华,又有绝佳的人品,这样的人,怎么让人不喜欢呢。

有很多人喜欢张国荣,都是因为“跟风”,但是只要了解到他了,肯定都会喜欢。张国荣身上自带的贵族气质和少年感,永远那么年轻,还有一点沙雕气质,他被称为活着的传奇,虽是巨星却没有架子。读张国荣的故事,听他的歌,看他的电影,是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是一种心动的感觉,了解到张国荣的遗憾,是一种为他悲伤的感觉,一种爱慕,也有一种同情。

张国荣

喜欢一个人始于颜值,张国荣的颜值,那自不必说,甚至可以用风华绝代来形容。看过《霸王别姬》的朋友,一定都记得,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他把蝶衣演绎的是如梦如画。而在《春光乍泄》和《阿飞正传》中,他饰演的又是绝对的帅哥形象,把人迷得神魂颠倒。小编记得电影剧照中有一个场景是张国荣骑着摩托车,在马路上飞驰,真的是帅得要飞起来了。

张国荣

在演艺方面,张国荣是整个中国第一个获得国际电影大奖的人,也是第一个在柏林和东京电影节担任评委的演员。他主演的影片《霸王别姬》,至今仍是无法超越的经典。张国荣拍的《春光乍泄》《阿飞正传》《东邪西毒》《纵横四海》《倩女幽魂》也都是非常经典好看的电影。最有意思的是《东邪西毒》,《东邪西毒》在当时的票房是很低的,很多人也表示看不太懂。但是却获得了很多的奖项,可见实力之强。

张国荣

作为娱乐圈的“清流”,在张国荣的身上,我们能看到太多明星没有的色彩,张国荣带给我们的不只是经典,更是满满的正能量。

张国荣是怎样的一个人?

『他是一位成功的演员,歌手,音乐人。他是一位不但达到演艺界巅峰地位,而且屹立二十年不见褪色的超级巨星。他是一位严谨,敬业,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他是一位以非凡的品位和艺术成就,从十几年前就被尊为传奇的神话人物。他是一位善良,宽容,坚强,热诚,令接触过的所有人都赞不绝口的好人。』

中文姓名:张国荣

英文姓名:Leslie Cheung (Kwok-Wing)

曾用名字:Bobby Frankie

原来姓名:张发宗

性别:男

出生日期:1956年9月12日

生肖:猴

星座:处女座

出生地点:香港九龙 (Kowloon, Hong Kong)

逝世日期:2003年4月1日

籍贯:广东

家庭状况:父母、哥哥、姐姐十人(排行最小)

最后居地:香港加多利山32号A(面积约2,500尺)

中学:玫瑰岗学校(Rosary Hills School.中学部)

大学:Leeds University, England, major in Textile Manage(英国里兹大学纺织系.一年级)

身高:五呎九吋

血型:O型(+)

别名:哥哥、十仔

他是张国荣。

他于1956年9月12日出生于香港,少年时赴英国留学,考入英国里兹大学就读纺织专业,后因父亲病重辍学返港。1977年,他参加亚洲歌唱大赛获得亚军,开始了二十六年的艺术生涯。出道初期,他演过电影,电视剧集,灌过唱片,参加过娱乐节目,但是由于风格与香港公众的口味不符,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打击,坚持奋斗近十年,才终于踏上了成功之路。

1984年,他以一曲《Monica》在乐坛飙红,从此一发而不可收,醇厚的嗓音、性感的舞姿,潇洒的台风和动人的演绎使他连续包揽“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奖”、“最佳男歌手奖”“最受欢迎男歌星奖”、“全年销量冠军奖”、“IFPI大碟奖”等大奖,成为流行音乐界无可替代的天王巨星,华语乐坛地位至尊的一个名字。纵使告别乐坛五年后复出,宣布不再领取竞争性奖项,他仍然保持着极高的地位和人气,歌曲长时间在各大排行榜上占据头名,唱片多次刷新销售记录,获得“终身成就奖”、“荣誉大奖”、“致敬大奖”、“亚洲最杰出艺人奖”、“全国成就大奖”等乐坛最高荣誉。他演唱过的歌曲三百余首,正式出品八十九张专辑和精选集,销量总计已过千万,在香港红馆举行了一百二十一场个人演唱会,世界巡回三百多场,受到业界的高度评价和公众的热烈欢迎,不仅在香港,在中国大陆、台湾及东南亚和日本、韩国、美国、英国等地都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极大的影响力,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巨星。

歌坛盛放的同时,他在影坛造就了同样的辉煌。1978年到2002年,他总共参与了五十六部电影的制作,以自己的天才和勤奋,塑造了时代不同、地域相异、命运曲折跌宕、个性千变万化的数十个角色,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并重,在华人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宝贵而鲜明的足印,也得到了世界范围的肯定。他主演的电影名作有《英雄本色》、《胭脂扣》、《倩女幽魂》、《阿飞正传》、《霸王别姬》、《金枝玉叶》、《东邪西毒》、《春光乍泄》、《枪王》等,代表着香港影业的最高成就,曾经获得法国康城影展金棕榈奖、美国电影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威尼斯国际影展最高艺术成就金牌奖和中国两岸三地多个电影节的最佳电影奖。他个人以精湛的表演,先后获得包括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在内的十八个影帝提名,当选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香港电影评论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日本影评人协会大奖最佳男主角,曾受邀担任柏林国际影展评委,公认为最杰出的华人影星之一,为繁荣香港影业、弘扬中国文化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是一个罕有的艺术天才,而且不但没有浪费这份天才,反而用了数倍的努力做到更多更好。他的专业精神有口皆碑,对自己的行业怀有由衷的热爱和全心的投入,不断尝试新领域和新突破,并且一再取得成功。他是香港作词家与作曲家协会委任的“音乐大使”,作曲三十余首,作词八首,谱写的歌曲先后获得“十大中文金曲奖”、“十大劲歌金曲奖”、“中国原创音乐榜金曲奖”等多项大奖,五次入围电影节最佳原创歌曲提名,并且获得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他担任监制的唱片获得过香港乐坛唱片类几乎所有的最高奖项,他担任艺术总监的演唱会被评价为具有大师级水准,他为演唱会设计的服装、造型、编排的舞蹈多次被业界赞誉,他导演的MTV、音乐电影和公益短片都得到了广泛好评。多年以来,他从未满足于已有的成就,勇于以非凡的艺术水准和持续的创新精神引导业界时尚,无论是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还是气定神闲的优雅中年,他始终是站在潮流最尖端的那一个。

他是香港的一代传奇与神话,“五百年才出一个的名优”,超人的才华与品位,充满星光的神采与深入骨髓的魅惑,王族一般的高贵气质与翩翩佳公子式的优雅风度在演艺界内外都久负盛名,多次在“最受欢迎艺人”、“演艺十大红人”、“十大健康形象”、“十大靓人”等选举中名列榜首。但是,与舞台上银幕中前卫、风流、狂野、颓废的多变形象相反,生活中的他,性格传统,作风低调,谦恭有礼,纯真坦荡,对事业认真,对工作严谨,对家人负责,对爱情忠贞,对前辈尊重,对后辈提携,对朋友热诚,对歌迷亲切,一生大事小节无愧于心,无负于人,具有几近完美的品德。历经的风风雨雨只是增强了他的坚韧,没有改变他的一颗赤子之心,就算在被严重抑郁症折磨的痛苦之下,也仍然热爱生活,关心社会,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尽力帮助身边的朋友,从来不曾怨天尤人。这份非凡的人格魅力使他不仅仅是一个明星,更是一个高贵的艺术家,一个值得怀念的朋友,一个令人敬仰的人。

灵异事件本月排行

灵异事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