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甘薯,观赏甘薯花期

发布时间:2023-03-09 19:10:15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探索发现 >

金叶蕃薯有没有红薯一样的茎块?

有的,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一个开放式公园里用作观赏的金叶甘薯近一个月来遭大批偷挖,公园管理处苦不堪言。该园呼吁市民手下留情,莫再把金叶甘薯当红薯乱挖。其实金叶甘薯淀粉含量很低,又是野生,吃起来口感粗糙又不甜,不宜直接食用。

红薯自明末传入我国己有400多年的历史。由于甘薯产量高、用途广、适应性强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被作为粮食作物进行栽培,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甘薯的观赏性特征却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忽视,在人们眼中,甘薯是一种很土的植物,只关注它的能用来食用的被埋在土里的块根而忽视了它美丽的花叶枝蔓。其实红薯的家族里还有一类红薯叫观赏甘薯,与普通结薯红薯相比,它们的功能作用有所区别。观赏甘薯更注重地上部茎叶的观赏价值,而普通红薯注重的是地下部块根的产量和品质。观赏甘薯块根的产量往往较低,地下块根基本没有食用价值。今天就给大家介绍观赏薯的一些相关知识:

一、观赏甘薯的部分品种

1、黄叶甘薯

观赏甘薯,引自美国。叶片、茎秆及叶脉均为黄绿色,心形叶。耐热,耐瘠薄,适应性强,病害少,生长速度快,可以很快达到人们想要的绿化效果等优点。可作为家庭园艺盆栽、装点现代家居环境,也可作为园林绿化观赏植物。曾有人赋诗:金叶甘薯可盆栽,悬吊观赏有风采。最是一年叶鹅黄,形似犁头特征在。

2、紫叶甘薯

叶互生,心形,全缘,叶片紫色,叶脉叶背紫色。聚伞花序腋生,花冠浅粉色,钟状或漏斗状。蒴果。花期秋季。多年生常绿草本,园林中主要用作观叶地被,再者由于茎缠绕,可以做攀援垂直绿,亦可家庭盆栽作悬蔓式运用,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

3、竹叶甘薯

由中国农科院甘薯所甘薯品种资源研究室定向杂交选育而成,因叶形似竹叶,故取名“竹叶薯”。此品种叶形深缺刻,叶裂片数5,茎色及叶脉色均为紫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部分叶片呈紫色。株型紧凑,尤其适于家庭或办公室盆栽观赏。

4、彩叶甘薯

彩叶番薯地下有块根,茎蔓性,能匍匐或悬垂生长。叶不规则心形或缺裂,叶面有紫红、乳白斑纹,甚为柔和美丽。生性强健,不耐阴,适合盆栽、吊盆或地被美化。常用扦插或块根栽植,春至秋季均佳。以肥沃的砂质壤土最佳,全日照、半日照均理想,阴暗处叶色淡化。施肥时提高氮肥比例,叶色较美观。

二、观赏薯的优、缺点

优点:作为地被植物生长迅速,可以很快达到绿化效果;可以丰富夏日单调的颜色;耐热、抗瘠薄、抗旱,适应性强;多用途(吊篮植物、攀缘植物、地被植物等);病害少,且管理粗放。

缺点:需要温暖的气候条件,在一些地方不能周年种植;现有观赏品种数量不多,能自然开花的品种更少;虫害有时候严重。  

三、观赏甘薯的应用形式:

1、立体花卉装饰在立体花卉装饰中,以观叶为主的观赏甘薯不受花期限制,如果与草花结合,亮丽的观赏甘薯可以弥补草花花量不足,从而延长立体花卉装饰的使用寿命。此外,观赏甘薯也可单独作成花球垂吊在路旁、树下,每个花球使用一个色彩或进行不同色彩搭配,观赏效果也不错。

2、地被观赏甘薯生性强健,其茎匍匐生长能力极强,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覆盖地面,可作为优良的观赏地被应用在铁路两侧、坡地等管理粗放的区域。

3、池岸观赏甘薯植于池岸边,可顺着石岸向下匍匐生长,柔化石岸生硬的线条,水中倒影更是增添无限柔媚与生动。

4、花境观赏甘薯可增加花境的色彩和层次,尤其是在台式花境,是非常好的饰边材料。

5、岩石园将金叶薯植于岩石园的峭壁石缝中,仍能很好生长。沿着石缝顽强匍匐生长的金叶薯,不仅使岩石园的景观更加丰富生动,对于游客而言,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鼓励。

6、组合盆栽在组合盆栽中,观赏甘薯作为陪衬用叶材,不仅有不同的叶色与主花材搭配,同时其自然弯曲的枝条常能有效地将容器和花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组合盆栽更具整体性。

7、盆栽花卉观赏甘薯还可作为盆栽或水培花卉装点现代家居环境,它不但能体现自我创意的乐趣,又带给人们浓郁的大自然气息,野趣天成,使居室春意盎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在注重养生保健的同时也更加注意精神层面的需求。因此,培育既具有菜用价值又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菜观两用甘薯新品种将成为甘薯育种的又一个重要方向。

在街道边看到这样的绿化植物,秧子像红薯,请问是什么?

图为旋花科观叶植物金叶番薯/金叶甘薯,学名Ipomoea batatus 'Golden Summer'

多年生块根草本,叶片较大,犁头形,全植株终年呈鹅黄色,生长茂盛。

有良好的下垂生长性能,耐热性好,盛夏生长迅速,不耐寒,在上海地区冬季不能在室外越冬。

适用于花坛上色块布置,也可盆栽悬吊观赏。

如何栽培观赏用甘薯?

甘薯除了具有人们熟悉的食用价值外,还有一个就是观赏价值。盆栽观赏甘薯可以同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的花卉一样,进入现代都市家庭、办公室,成为观光农业的新亮点。观赏甘薯的观赏期长,不怕风吹雨淋、太阳暴晒,对土壤酸碱度没有特殊要求,栽培管理非常粗放,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去护理。

盆栽观赏甘薯有两种栽培方式,一是悬挂盆栽,就像吊兰一样;二是平放盆栽,与普通花卉一样,但要经常剪顶促其分枝,使甘薯茎蔓粗壮,直立或半直立,并能促使观花甘薯早开花、多开花,一盆内可搭配早、中、晚不同花期的甘薯品种。

甘薯的来源是什么?

金学曾闻讯大喜,于次年传令遍植,解决闽人缺粮问题。他又在陈经纶所献《种薯传授法则》基础上,写成我国第一部薯类专著《海外新传》,宣传甘薯好种、易活、高产的优点,并传授种植方法。

在金学曾的鼓动下,福建各县如法推广。种甘薯的地方,灾害威胁都大为减轻。

福建人感激金学曾推广之德,将甘薯改称“金薯”,因其由外国引进,又称“番薯”。因地下块如瓜,我国北方又称“地瓜”。后来,陈振龙后代又传种到浙江、山东、台湾等地。陈振龙五世孙陈世元又撰《金薯传习录》传世。清代,金薯种植推广到全国各地。

为纪念陈振龙引进薯种和金学曾推广种植的功绩,福建人曾在福清县建立“报功祠”。清代道光年间,福州人何则贤在乌石山建“先薯亭”以为纪念。陈振龙被称为我国的“甘薯之父”。

陈振龙把甘薯引入了我国,并改善了我国农作物的结构和食谱,成为我国旧时代度荒解饥的重要食物之一。

另据记载,甘薯传入我国有3条途径:一是葡萄牙人从美洲传到缅甸,再传入我国云南;二是葡萄牙人传到越南,东莞人陈益或者吴川人林怀兰再传入广东;三是西班牙人从美洲传到吕宋岛,长乐人陈振龙再传入我国福建。

不管怎么说,我国引种番薯第一人之功,林怀兰、陈振龙和陈益均可享此美誉。他们各自引种,互不关联,但都为缓解当时国人的温饱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我国农业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明代著名学者、农学家徐光启为甘薯在全国推广不遗余力的工作。他把甘薯的优点归纳为“十三胜”,自己亲自动手进行引种试验,努力研究解决薯种的收藏越冬问题。

他先用木桶竹藤把薯种运到北方,然后又提出利用窖藏的方法,从而解决了薯种在北方的越冬问题。

经过各地农民的辛勤实践,终于较好地解决了北方第二代薯种的问题。甘薯很快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成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

徐光启还总结编写了《甘薯疏序》一书,只可惜,此书在后来失传。该书对甘薯的宣传推广、生物学特性的认识和种植技术改进提高起到了良好作用。

甘薯只是明清时期传入的国外农作物品种之一。整个明清时期传入的重要植物主要有:粮食作物甘薯、玉米和马铃薯;蔬菜作物有西红柿、辣椒、甘蓝和花椰菜等;经济作物有烟草和向日葵等。

这些植物的引进,与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有关。在当时,我国人口增殖较快而又灾荒频繁。一些学者曾在明代写下不少植物专著帮助救荒。

而甘薯的传入,就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的吃粮问题。其他植物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等的传入,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产生了很大影响。

玉米原产于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沿安第斯山麓一带。它的传入也在明代末期。

明代嘉靖年间学者田艺衡的《留青日札》中将玉米称为“御麦”。书中写道:“御麦出西蕃,旧名‘蕃麦’,以其曾经进御,故名‘御麦’。”

此外,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记载有玉米,并附有一幅不太准确,但大体反映出玉米特征的写生图。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也有记述。一般认为玉米传入我国的途径有3条:一条是由东南亚经闽广传入内地;一条是从印度、缅甸入云南;一条是经波斯、中亚至甘肃的西北路线。

在18世纪中期至19世纪初期,玉米已在我国大规模推广,这与玉米适应性广,耐瘠薄,产量有保障,适于在当时许多新开垦的山地上推广有关。另外在育种上也有了突破,出现了适应我国各地的新品种,因使玉米成为我国仅次于稻麦的重要粮食作物。

马铃薯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传入我国后它的称号极多。在东北地区叫“土豆”,华北地区叫“山药蛋”或“地蛋”,西北地区叫“洋芋”或“阳芋”、“洋山芋”,广西人称之为“番鬼慈姑”,广东人称之为“荷兰薯”,江浙一带叫它“洋番芋”。

马铃薯在徐光启以前已传入中国,因为徐光启所写的《农政全书》中记载有“土豆”。在《农政全书》卷28记载有下述一段话:

土芋,一名土豆,一名黄独。蔓生叶如豆,根圆如鸡卵,内白皮黄……煮食、亦可蒸食。又煮芋汁,洗腻衣,洁白如玉。

由此可见,土豆的引进在1633年前无疑。更准确地说,马铃薯在1628年前已传入中国,并且广为人知,普遍栽种,因为1628年为《农政全书》出版的大致时间。

马铃薯传入我国的时间至今颇有争议,各种说法之间差距较大,这一文化疑案还有待新材料的发现和学者们的深入研究。

西红柿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产地名称叫做“番茄”,是明代时传入我国的。很长时间作为观赏性植物。当时称为“番柿”,因为酷似柿子,颜色是红色的,又来自西方,所以有“西红柿”的名号。明代官员王象晋成书于1621年的《群芳谱》记载:

番柿,一名六月柿,茎如蒿,高四五尺,叶如艾,花似榴,一枝结五实或三四实,一数二三十实。缚做架,最堪观。来自西番,故名。

清代末年,我国人才开始食用番茄。

探索发现本月排行

探索发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