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歌舞伎世家地位为什么那么高,日本歌舞伎家族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3-02-14 18:00:06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风水知识 >

日本歌舞伎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是好的,正面文化.具体看下面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近400年来与能乐、狂言一起保留至今。

歌舞伎的始祖是日本妇孺皆知的美女阿国,她是岛根县出云大社巫女(即未婚的年青女子,在神社专事奏乐、祈祷等工作),为修缮神社,阿国四出募捐。她在京都闹市区搭戏棚,表演《念佛舞》。这本是表现宗教的舞蹈,阿国却一改旧程式,创作了《茶馆老板娘》阿国女扮男装,身着黑衣,缠上黑包头,腰束红巾,挂着古乐器紫铜钲,插着日本刀,潇洒俊美,老板娘一见钟情,阿国表演时还即兴加进现实生活中诙谐情节,演出引起轰动。阿园创新的《念佛舞》,又不断充实、完善,从民间传人宫廷,渐渐成为独具风格的表演艺术。

歌舞伎三字是借用汉字,正名以前原来的意思是“倾斜”,因为表演时有一种奇异的动作。后来结它起了雅号“歌舞伎”:歌,代表 音乐;舞,表示舞蹈;伎,则是技巧的意思。

日本各地的女优纷纷效仿阿国竞相演出歌舞伎,一些武士为争夺女优大打出手,甚至互相厮杀。1629年,德川幕府以败坏风俗罪禁止歌舞伎演出。直到1653年,才允许只有男子演出的“野郎歌舞伎”,女性角色由男性扮演,称为“女形”,即旦角。1670年后,这种演出增多,而且有了剧本,内容情节和表演手法更臻成熟。 1751—1801年是歌舞伎的全盛时期。以后30年,歌舞伎又完成了人物性格表演上的典型化、个性化和艺术化,表演程序也被固定下来。歌舞伎演员为世袭制。演员父子,代代相继。当时以江户(今东京)、大阪、京都三市为中心,歌舞伎成了市民喜爱观赏的表演艺术。到19世纪明治时代,日本这门传统艺术成为一种越来越古典的戏剧。

歌舞伎的主题大致有两类:一是描写贵族和武士的世界,二是表现民众生活。剧目可分四种:“义大夫”狂言,通过舞蹈表演滑稽的故事剧;“时代物”狂言,是借古喻今的历史剧;“世话物”狂言,描写庶民生活和爱情故事剧;称作“所做事”狂言的舞蹈剧,内容涉及忠孝仁义等道义,对二般市民进行勤俭、行善、惩恶的道德教育。

目前在日本歌舞伎比任何一种古典戏剧更受欢迎,近几年又产生了不少新的剧本和制作。歌舞伎与中国京剧素有“东方艺术传统的姊妹花”之称。晚清诗人黄遵宪在《日本杂事诗》中赞美道:“玉萧声里锦屏舒,铁板停敲上舞初,多少痴情儿女泪,一齐弹与看芝居。”他把歌舞伎看作“异乡境里遇故知”了。

说起歌舞伎,对于不了解日本文化的异邦人的联想总会有如下两种:首先是鬼!看不出性别的白脸人浮现在幽暗的背景前,拖着比京剧还长的唱腔,舞台上似乎还飘着浮世绘的落叶;其二是“伎”字引发的歧义,还有艺妓在日本电影里的频繁现身。这些都使我们无法忽略歌舞伎这个行业的江湖身份,即使是“国粹”也是来源于民间,有它自己辛酸的成长历程。

现在在日本,AV小电影肯定比歌舞伎要出名无数倍;而且,坐落在东京的歌舞伎町是闻名全球的红灯区,是旅游旺地。那么真正的歌舞伎是什么呢?

歌舞伎诞生于400年前的1603年,当时的歌舞伎(kabuki)并不是现在这样的歌、舞、演剧浑然一体的艺术,也不是男扮女装,而是一种加有简单故事情节、具有宗教色彩的舞蹈,而且是女扮男装。

歌舞伎的创始人是日本关西岛根县出云大社的女祭司阿国,为了募集木殿的修缮费,她来到京都,改革了“念佛踊”(念佛踊经时的动作舞蹈),加入简单的故事情节作为一种演艺公开表演,在京都、大阪等地引起强烈反响,甚得民众欢迎,是当今歌舞伎的原型。阿国也因此成为歌舞伎的创始人。

歌舞伎从民俗发展成日本的国粹文化,经历了波折的成长过程,由“游女(妓女)歌舞伎”到“若众歌舞伎”,最终发展到现在的歌舞伎的原型“野郎歌舞伎”,逐渐成为现在这样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的歌舞演剧艺术。

阿国创建了歌舞伎后,在京都、大阪一带的“游女”受其影响组织了许多“游女歌舞伎”,她们除了演剧之外还从事卖淫活动。当时的日本德川幕府对“游女歌舞伎”的淫乱行为采取了取缔措施,于1629年公布禁止女人演戏的法律,结束了“游女歌舞伎”的时代。女人演戏被禁止,并没有中断歌舞伎的发展,剧团变更办法,以年轻貌美的男子扮演女人的角色,产生了歌舞伎中的“女形”,这种歌舞伎被称为“若众歌舞伎”。

“若众歌舞伎”中的青年男子演员因为年轻貌美,深受女性观众的喜爱,演员生活作风糜烂,经常和观众发生恋情,时有殉情、私奔等引起社会轰动的事件发生。幕府虽然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改善,但难见效果,于是在1652年明令禁止“若众歌舞伎”演出活动。

然而,歌舞伎毕竟成为当时日本民众最主要的娱乐活动,幕府禁止无法断绝民众的喜好,剧团方面便想出了对付禁令的方法,把青年男子演出的歌舞伎改为成年男性演出,于是出现了“野郎歌舞伎”,也就是现在日本歌舞伎的原型。歌舞伎从此改变了侧重以美媚之貌蛊惑观众的做法,转而追求演技,逐渐发展成专门由男演员演出的纯粹演艺。

另一方面,从西洋归国的知识分子和执政者们看到西洋社会里把艺术视为国家文化的象征。于是就把歌舞伎当作了日本文化的代表。歌舞伎从此被视为现代人所为的艺术。

以前演出过的歌舞伎剧目之中,女形的印象最鲜明的是《鸣神》。《鸣神》的情节是描写一个居于北山岩穴的出家僧侣“鸣神上人”被天上宫廷派遣的美女“云中绝间姬”诱惑,堕落失身而消减身体的功力,饮酒大醉。云中绝间姬便乘机割断了鸣神上人把龙神封闭的绳索,为了万民百姓使甘露从天而降。

云中绝间姬用女色媚态勾引鸣神上人的时候,鸣神上人情奈不住地开始触摸她的身体。这个场面的云中绝间姬充满“女人”的性感,妖艳绚丽,是一种在现实的女人之中找不到的。完全是虚幻的女人魅力。

最后,她从愤怒的鸣神上人那里逃跑的时候也一直保持着纤弱的样子。她逃得很慢,好像小脚的女人一样用不稳的步子逃走。

听说,歌舞伎的女形本来有重视“美”的思想。比如说,歌舞伎中有“加役”这个行当是一种证明。而“立役”的意思相当于反串,指某个行当的演员饰另外一个行当的角色。特别是,一般女形演员不演心术不正的女人、没有良心的女人的角色,这种角色由“立役(相当于生)”的演员担任。从这个例子看来,女形一定需要兼而有之外貌和内心的“美”,而且女形的“美”里包括比现实的女人还有女人性的纤弱、可爱的样子。

日本遇到现代(日语叫“近代”)的明治时代,虽然歌舞伎也有过好像时装戏一样的现代化的尝试,可是至今它一直保留着“男扮女装”的女形。到现在,反而当代的观众对歌舞伎保留的女人形象感觉很新鲜,好像观众们陶醉在虚幻的女人魅力中。保留“男扮女装”的女形包含虚幻的艳丽,适应时代的旦角随着女演员的增加开始追求自然的女人健康美。

歌舞伎的演出内容,分为历史上武士故事为主的“荒事”和民间社会男女爱情故事为主的“和事”。歌舞伎的舞台布景非常讲究,既体现日本的花道艺术,又有旋转舞台和升降舞台,千变万化,再配以华丽的舞蹈演出,可谓豪华绚丽。男演员演出的“女形”,虚幻妖艳,给人以超脱现实的美感。

现在看来,日本歌舞伎演员的化妆非常浓,但是在江户时代(1604-1868)的人们看来歌舞伎的演员不化妆,他们会感到很惊奇。因为在室内剧场演出的歌舞伎因与观众的距离相当近,所以相貌非常重要。而且最初歌舞伎的Okuni歌舞伎(17世纪初),在表演结束后,就卖身,所以最初的歌舞伎非常重视演员的相貌。但是自歌舞的中心搬迁到江户后,观众的喜好渐渐由美貌转为演技。

19世纪以后歌舞伎的观众扩大到一般老百姓。以前歌舞伎规定英雄必须具有高贵的身份,但是随着观众的变化,身份低下的人开始成为歌舞伎的主人公。因主人公是较贴近周围的人,所以演员的化装也渐渐变淡。

经过400年的历史演变,古典化的歌舞伎已经成为日本传统国粹文化的代表。在历史上以写歌舞伎剧本闻名的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其数十本歌舞伎剧作,成为日本文学史的宝贵遗产。一些歌舞伎演员不断磨练演技,成为名门,至今在日本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现在日本著名的歌舞世家有市川团十郎家、松本幸四郎家、中村歌六家、中村歌右卫门家、尾上菊五郎家、市川猿之助家、市川段四郎家、坂东三津五郎家、片冈仁左卫门家、泽村宗十郎家等,这些歌舞伎演出世家对歌舞伎的发扬光大起到了巨大作用。

歌舞伎注重和观众的交流,延伸到观众席的“花道”是演员的登台的必经之路,产生了演员和观众合为一体的效果。

在明治维新以后,西洋剧的大量引入,使得歌舞伎的表演艺术开始走下坡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麦克阿瑟占领日本期间,因为歌舞伎中的剖腹自杀等封建忠君内容,一度禁止歌舞伎上演。后来因为占领军副官巴瓦斯是歌舞伎的爱好者,他认为应该把艺术和现实政治分离开来考虑,在巴瓦斯担任演剧审查官之后,才逐渐解除了歌舞伎上演禁令。此后,各歌舞伎世家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普及歌舞伎艺术,电视台也现场转播,并且开办欣赏讲座,一些文化人经常撰文介绍,使得歌舞伎得以复兴,欧美等西方国家也纷纷邀请歌舞伎前往演出。

但是在现在的日本社会,像中国的京剧一样,歌舞伎也面临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此,日本文化艺术界也提出了歌舞伎改革的问题。歌舞伎的名角市川猿之助就成立了“21世纪歌舞伎组”,在表演上改革传统的方式,在雨伞和树木等道具的掩护下不断变身,引起观众喝采。这样的改革或许是受到了中国川剧中的变脸的启发。在演出内容上,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动向,引入《三国志》就是一个例子,这在传统的歌舞伎中是不可想像的。

评论家指出,歌舞伎的改革,一方面要保存古典中的精髓部分,否则就不能称为歌舞伎,而是新演剧。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观众的要求,各种新流派的歌舞伎的出现将成为必然。

能 日本最早的剧种"能"出现于南北朝时期(1336~1392)。早在10世纪后,日本从中国输入"散乐",促进了日本杂艺的发展。12世纪末,每当宫廷祝典或各大寺院举行法会,总要举行演艺大会,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带有一定情节的歌舞剧"猿乐能",后简称为"能"。在民间,农民庆丰收时也举行艺能表演,称为"田乐能"。14世纪初,出现了许多演"能"的剧团。在京都一带出现了"大和四座"("座"即剧团),其中"结崎座"势力最大。

"能"的成熟离不开当时"结崎座"的杰出艺人观阿弥、世阿弥父子的功绩。他们父子得到当时幕府的最高统治者足利义满的赏识,受到了保护,使这个剧种完善起来。世阿弥不但演技超群,而且是"能"的脚本(谣曲)作者和戏剧理论家。他传世的著作总称《世阿弥十六部集》,被认为是日本最值得珍视的美学著作。

"能"由3种要素组成,即脚本(包括歌词和念白)、"型"(舞蹈程式)和""(乐器伴奏)。谣曲中的歌词,吸收了大量的和歌与汉诗中的名句。谣曲现存的底本有1700余种,今天仍在上演的有240余种。"能"的作者,大都是演"能"的艺人。观阿弥写有《自然居士》、《小野小町》等剧目;世阿弥写有《高砂》、《实盛》等上百种剧目。观世十一郎元雅(世阿弥的长子)写有《隅田川》;观世小次郎信光写有《游行柳》、《安宅》;金春禅竹写有《小督》、《竹生岛》等著名剧目。日本的古典"艺能"实行世代相传的"宗家制度",他们保持各自流派的艺风。"能"的流派是17世纪以后形成的,共有观世流、宝生流、金春流、金刚流、喜多流5个流派。

狂言 与"能"同时出现的"狂言",兴起了民间,本是一种即兴的、简短的笑剧。到15世纪中叶,"狂言"的剧目臻于定型,分成3个流派:大藏流、鹭流和泉流。从世阿弥时期起,"狂言"插在"能"每次演出的几个剧目中间演出。到17世纪以后,"能"被定为德川幕府举行庆典时演出的指定剧种,"狂言"附随"能"受到保护。狂言是一种短小的反映现实的笑剧,以滑稽诙谐取胜,现存剧目约有300出,其中最能表现"狂言"特色的描写地主与奴仆矛盾的剧目。这类剧目大多写聪明伶俐的奴仆捉弄主人的故事。其他如鬼神与人的矛盾、僧侣与施主的矛盾、丈夫与妻子的矛盾等等,也都极尽嘲笑、揶揄或讽刺之妙,反映了时代的民主精神。"狂言"的代表剧目有《二个大名》、《武恶》、《附子》、《忘了布施》、《爱哭的尼姑》、《雷公》、《争水的女婿》、《镰刀剖腹》等等。

人形净琉璃(“文乐”)是日本四种古典舞台艺术形式(歌舞伎、能戏、狂言、木偶戏)的一种

它是日本专业的傀儡戏,又叫做木偶净琉璃(“人形净琉璃”), “人形”的意思就是木偶或者傀儡,“琉璃”的意思则是一种伴以三味线演奏的戏剧说唱。这个词汇本身就说明了木偶剧的起源和实质。

而“净琉璃”原是一种说唱曲的名称,它的先驱是云游的盲人表演者目贯屋长三郎和木偶师引田

这个词来源于早期流行的一个吟唱作品,该作品是关于一个武士和净琉璃姬的爱情故事。

说的是三河国一个富翁的女儿净琉璃姬,她精通古今诗文乐理,善弹琵琶,是个美丽而多才多艺的少女。年轻的武士牛若在东下时,与净琉璃姬偶然相识,至相爱。后,牛若因受人所害,重病中被丢在河滩上。净琉璃姬闻讯,夜间在海滨哭泣不止,感动了上天诸神,哭活了牛若。

“尘世恋恋难舍,今宵惜别情长。

去情死,犹如无常原野路上霜,步步临近死亡,梦中之梦才凄凉。

天将晓,钟声断肠,数罢六响剩一响,听罢第六响,今生便埋葬。

寂灭为乐,钟声飘扬。“

——世话净琉璃《曾根崎情死》

日本歌舞伎曾到中国多次访问演出,还到澳大利亚、加拿大、 美国、埃及等国演出。外国人虽然听不懂它的高度风格化的舞台语言,但它强调戏曲效果的姿势、动作、眼神以及它的摆架子、玩特技和夸张的出场、快速的换装、神奇的转变,这些都是欣赏歌舞伎表演的乐趣所在。

藤间斋,歌舞伎贵公子不好当,花5分钟了解一下,什么是歌舞伎呢?

在日本,歌舞伎有很高的地位,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国粹”。2005年,日本歌舞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歌舞伎,最早来源于17世纪初期日本江户时代,一种类似“跳大神”的舞蹈。传说当时有一位来自出云大社、名叫阿国的巫女,女扮男装,在京都从事宗教类的仪式时,会表演一种新颖的舞蹈(类似于跳大神),民众们觉得新奇好看,就逐渐在民间流传开来。

时至今日,歌舞伎都只能是由男性演员参演,而且家族技艺是“传男不传女”。所以,如果嫁到歌舞伎世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赶紧生个儿子。

歌舞伎世家都是“一子相传”,继承人从2-3岁开始,就要接受系统化训练,并且开始出道。而出道前最重要的仪式,就是“袭名”。

2岁的藤间斋

“袭名”就是要继承父辈们的艺名。“袭名”并不是“一名定终身”,随着技艺地进步,之后可以更换更高一级的艺名。例如,藤间斋在4岁的时候袭名为四代目松本金太郎(四代目:表示是第四代用这个名号的人),而在13岁的时候,藤间斋又袭名八代目市川染五郎。

藤间斋4岁袭名松本金太郎

藤间斋13岁(12周岁)袭名市川染五郎

每一次袭名,都要举办隆重的“袭名仪式”,包括“结队游行”和向神佛祈福的“袭名奉告法要”,并且在歌舞伎座发表公开演出。想近距离接触爱豆的,可以在他们游行的时候去看看。

藤间斋和爷爷、父亲三代同时袭名的仪式

藤间斋袭名表演

那么对于初学者,该如何选择观看歌舞伎剧目呢?

如果你对歌舞伎经典剧目不是特别了解,那就根据歌舞伎世家的屋号来进行选择吧。

歌舞伎世家都有自己的屋号,就是其家族的称呼。例如,“高丽屋”,“中村屋”等等。

藤间斋所在“高丽屋”的家纹

歌舞伎剧目大致可以分为“古典歌舞伎”和“新编歌舞伎”。

藤间斋所在的“高丽屋”,他们主要表演的是历史人物和领袖的故事,展现的是武士和英雄主义精神。

藤间斋的爷爷、爸爸和姑姑

市川海老藏所在的“成田屋”也是以古典剧目为主。

如果要看新编现代剧目的话,那就要属“中村屋”了,这个也是歌舞伎初学者的首选,比较容易看得懂。

歌舞伎役者的社会地位怎么样?还有

日本歌舞伎是传统世袭制的艺能,舞台道具非常珍贵,很多都是古董,文化修养的要求非常高,他们在日本非常受尊敬,地位很高。

日本歌舞伎各屋的地位

市川团十郎家——成田屋;尾上菊五郎家——音羽屋;松本幸四郎家——高丽屋。

歌舞伎作为日本传统艺术,我们普通人欣赏起来的确有一定难度,日本喜欢歌舞伎的人群也主要是老年人,不过近些年随着歌舞伎题材和形式的创新,也吸引了一众年轻女性观众。

成田屋,绝对压倒性的优势的超级世家,市川家族的屋号成田屋被认为是歌舞伎屋号的开始。到目前活跃在舞台上的是市川海老蔵(11代目),可以说是歌舞伎圈里的绝对话题人物。

音羽屋,歌舞伎传统世家,历史悠久,尾上菊五郎 (5代目)演绎的弁天娘女男白浪堪称经典,尾上菊五郎 (7代目)被日本政府定为重要无形文化财产(人间国宝)。

日本艺妓社会地位怎么样?

日本艺伎(Geisha)产生于17世纪的东京和大阪。最初的艺伎全部是男性,游走在京町界外,俗称町伎,主要在妓院和娱乐场所以表演舞蹈和乐器为生。18世纪中叶,艺伎职业渐渐被女性完全取代,这一传统也一直沿袭至今。

艺妓不是一般人随便想要预约就能够见到的,因此虽然艺妓文化在国内外时尚界、音乐界、商品上都被氾滥使用,但对於日本一般民众来说,能够亲眼见到真正的艺妓还是相当难得的,由此可见日本艺妓的地位很高。

在艺妓文化的全盛时期,艺妓是日本贵族的时尚典范,她们能够提升化妆用品的销量。

担任艺妓的女孩虽然属於社会下层人民,但在日本人的观念中,艺妓是非常体面的职业,女孩子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艺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一个家庭有人担任艺妓将会被视为一种荣誉。她们也一直是浮世绘和歌舞伎主要描述的对象,自然深入了人民心中,成为日本女性在美容和仪态上的典范,当然还流行著蒐集「艺妓相貌卡」。

现代艺妓不只会待在日本,也会出国巡演。

艺妓对於欧美人来说是非常有魅力的日本文化,这一种将整张脸到脖子皆涂白的特殊女子,有许多外国人都非常想接触这一个神秘文化,普契尼的歌剧《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就充分显示了外国人对日本艺妓的完美、贞节幻想。

艺妓的对象不只是男性,她们也会取悦女人。

一般大众的印象中,艺妓似乎是专门来取悦男人的职业,事实上她们也会接待憧憬她们的女性,同时在一年之中,她们只在固定的时间於舞台上表演。

在日本,艺妓享有名人等级般的待遇。

真正的艺妓只要一出门,就会有大量的人抢著拍摄,因为对於一般人来说要看见艺妓只有这个机会才行,因为要能接受到艺妓接待的人通常是政商名流。

艺妓必须要从小培养,因此立志成为艺妓的女孩通常会在高中辍学。

在日本也有许多从小就向往著优雅艺妓仪态的小女孩,她们也让艺妓文化能够一直延续至今,如果她们选择要踏上艺妓的职业道路,她们在完成小学到中学的日本义务教育之后,通常就不会再上高中,而是专心进行培训课程,在提供吃住地宿舍中担任学徒。

越年轻的艺妓,服饰上会有更多的红色元素。

很多人都好奇艺妓为什麼要将脸涂白?那就是为了衬托出她们色彩强烈的服装,同时到日本专门研究艺妓文化的关西大学学者 Peter Macintosh 表示:「艺妓将脸涂白之后,她们的脸就能够反射烛光。」

日本歌舞伎为什么地位那么高?

题主你好

这种文化综合了很多种世界其他地方没有的舞台技术,包括一个从主舞台延伸到观众席的走道(花道),一个用于场景变换的旋转舞台,和一个大的地板门,可以将布景上升至舞台上。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配有色彩鲜艳的化妆,最著名的是引人注目的化妆艳丽(隈取)的风格,在三昧线音乐的伴奏下,做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富有感染力的表演。

现在的歌舞伎在古典和新作方面都有许多尝试,并以深厚的传统为基础,和能、文乐相同,在日本古典剧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当然,艺伎行业的门槛很高,除了要掌握传统日本舞、传统歌谣、三味线演奏技艺外,甚至还要精通茶道、吟诗等。尽管昔日的繁华不在,但时至今日,艺伎在日本仍是一项受到尊重的职业。艺伎不是艺妓,她们卖艺不卖身。艺伎的收入也颇为丰厚,最近兴起了很多艺伎学校,受到一定得追捧。

在跳舞时,艺伎或空手或手持折扇,节奏缓慢,一停一动均有讲究。为吸引游客,除了舞台表演外,艺伎还会和游客一起互动做游戏。

风水知识本月排行

风水知识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