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的

发布时间:2023-01-13 11:06:37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探索发现 >

一鼓作气典故的主人公是谁 一鼓作气典故的主人公简单介绍

1、一鼓作气典故的主人公是曹刿。曹刿随鲁庄公一同出战,齐军先擂起战鼓,鲁庄公刚要应战,却被曹刿阻止,等齐军第三次擂起战鼓时,曹刿迅速出兵,大败齐军。

2、曹刿是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菏泽)人,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他随庄公迎战齐军于长勺,建议庄公待齐军三鼓气竭,即击鼓反攻,庄公依计,遂获大胜。庄公十三年,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今山东东阿)相会,他持剑相从,胁迫桓公订立盟约,收回鲁之失地。

兔死狗烹,亦步亦趋,中流砥柱,一目十行,一鼓作气的主人公

你好,参考答案如下:

兔死狗烹——范蠡

亦步亦趋——颜回

中流砥柱——大禹

一目十行——萧纲

一鼓作气——曹刿

望采纳,谢谢。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及主人公简介

一鼓作气意思是打仗靠勇气,擂一通鼓,勇气振作起来了,两通鼓,勇气就衰退了,三通鼓,勇气就没有了。后来用“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接下来分享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及主人公简介。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召见他。他的同乡说:“大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大官们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宫去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是使人生活安定的东西,我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来分给别人。”曹刿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庄公又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要做到诚实可信。”曹刿说:“这点诚意难以使人信服,神明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接着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说:“这才是尽本职的事,可以凭这一点去打仗。作战时请允许我跟您一起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刚上战场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擂鼓三次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结果,齐军大败。庄公正要下令追击,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车去察看齐军的车印,然后又登上车,手扶车前横木观望齐军的队形。仔细观察一番后,他说:“现在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命令军队追击齐军。

最终,鲁国的军队战胜了齐军,鲁庄公向曹刿询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要靠勇气。第一次擂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就会减弱。等到第三次擂鼓时,士兵们的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我们打败了他们。

齐国是大国,难以摸清他们的情况。我察看他们的车辙,观察他们的队形,担心的是他们有埋伏。经过观察后,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迫击他们。”

春秋时期,战争不断。公元前684年,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兵前去长勺,决定与齐军决一死战。齐军先声夺人,擂起战鼓准备进攻。鲁庄公刚要率兵应战,却被同来的的曹刿劝住了。他认为时机不到,劝鲁庄公再等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动静,又一次擂响战鼓,可曹刿还认为时机不到。齐军见鲁军还是按兵不动,又第三次敲响鼓向他们挑衅。曹刿当机立断,劝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声响起,早已摩拳擦掌的鲁军奋勇而上。齐军三次进攻未果,早已士气大减,疲惫不堪,有的人甚至已经坐下休息。鲁军的突然出击使他们猝不及防,顿时溃不成军。战争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说:“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三次鼓后,才能出击呢”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遍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减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气已经耗尽。这时我军趁机擂鼓而上,士气旺盛之军攻打松懈疲乏之军哪有不胜的道理”鲁庄公听了曹刿的这番话,不禁称赞道:“将军真是精通战事的奇才啊!”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曹刿。曹刿(gu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期鲁国(今山东菏泽)人,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之后,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一鼓作气的历史主要人物是谁?

曹刿 鲁庄公 出自《曹刿论战》

(鲁庄公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读音gui四声)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an四

声,参与)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

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u二声,信用诚实),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於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叁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

可。”下视其辙,登轼(读音shi四声,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叁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鲁庄公十年春)齐国军队攻打我国,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见庄公。他的同乡说:“吃肉的人们想的事,

(你)又何必参合呢?”曹刿说:“吃肉的人浅薄,不会有远见。”于是进入朝中求见。

(曹刿)问:“凭什么迎战?”庄公说:“所拥有的衣食,不敢独享,一定用来给大家分享。”回答说:“小的恩惠不

可能普及大众,民众不会随从效力的。”庄公说:“祭祀的牲畜玉石锦帛,不敢多报,必定诚实有信用。”回答说:“小诚实

不是信用,神不会降福的。”庄公说:“(不管)大小的诉讼案件,虽不能彻察,但必定判得合乎情理。”回答说:“忠(忠

于做国王的职守)的表现,可以凭借这(招集民众)打一仗。打仗的时候请让我跟您一起去。”

庄公让他坐同一辆战车,在长勺迎战。庄公准备擂鼓,曹刿说:“不可。”齐国人擂了三次鼓(后),曹刿说:“可以

擂鼓了。”齐国战败。庄公准备赶车追击齐国军队,曹刿说:“还不行。”下车看敌军的车印,登上车的高处观望敌军(后),

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敌军)之后,庄公问他原因。回答说:“战斗,打的是勇气。擂第一次鼓时鼓舞起士气,(等)再次擂鼓士气就

衰弱了,第三次擂鼓时士气已耗尽了。敌方士气耗尽我方士气充盈,所以能战胜他们。大国难以预测啊,怕有埋伏啊。我看他

们的车印杂乱,望见他们的战旗倒拖,这样才追击他们。”

感:这个战论得的确高明,从如何号召自己的民众参战说起,到车印、军旗的观察。真是战略战术都有了,这曹刿应该

吃肉啊。

一鼓作气的主人公是谁

主人公是曹刿和鲁庄公,出自曹刿之口。

这个成语来自于《左传 庄公十年》中的《曹刿 论 战》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应战.曹刿请求拜见.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在商量这事,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 :“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行.”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去.曹刿说:“不行.”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灭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军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不容易估计的,怕有伏兵在哪里.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追击齐军.”

这个成语中的“鼓”指敲战鼓;“作”振作;“气”勇气.在原文中它是指作战时第一次敲鼓最能激起士兵们的锐气,多敲几次鼓锐气也就慢慢减弱了.现在我们经常用这个成语故事中的“一鼓作气”来形容作事时要鼓起劲头,勇往直前.

探索发现本月排行

探索发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