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的地貌类型,柴达木盆地地貌类型是风蚀吗

发布时间:2023-01-13 11:06:32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探索发现 >

柴达木盆地的地质构造

盆地基底为前寒武纪结晶变质岩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3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地貌呈同心环状分布,自边缘至中心,洪积砾石扇形地(戈壁)、冲积一洪积粉砂质平原、湖积一冲积粉砂粘土质平原、湖积淤泥盐土平原有规律地依次递变。地势低洼处盐湖与沼泽广布。

盆地西北部戈壁带内缘比高,百米以下的垅岗丘陵成群成束。盆地东南沉降剧烈,冲积与湖积平原广阔,主要湖泊如南、北霍鲁逊湖和达布逊湖等都分布于此。柴达木河、素林郭勒河与格尔木河等下游沿岸及湖泊周围分布有大片沼泽。

盆地东北部因有一系列变质岩系低山断块隆起,在盆地与祁连山脉间形成次一级小型山间盆地,自西而东有花海子,大、小柴旦,德令哈与乌兰等盆地,这些盆地中的河流分别注入其低洼中心的湖泊中。河流大部为间歇性,总计100条河流中常流河仅10余条,主要分布于盆地东部,西部水网极为稀疏。盆地内湖泊水质多已咸化,共有大小盐湖20余个。

柴达木盆地的特征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北部的“低地”,盆地呈不等边三角形,海拔2,600—3,000米,盆地内气候极干旱,特殊的外力作用对盆地内地貌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柴达木盆地四周为山地所环绕,它在第三纪中期(距今4,000万年前)以前,是个大湖,以后,湖面逐渐收缩、变干,使大量盐类、石膏得以积累。

柴达木盆地西部,是新构造运动中和缓隆升地区,水系呈向心状,所有河流一出山口就潜没,形成潜流汇入湖盆。湖积平原广布,有大片盐沼泽和盐土。从湖盆向外围延伸,为地势平坦的冲积洪积平原,山麓边缘地带和西部丘陵间,广泛发育着微倾斜的山前洪积平原可宽达10—20公里,主要是由第四纪洪积砾石夹沙层组成。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的第三纪地层主要是疏松的泥岩和砂岩等,构造走向与优势风向一致,在强烈的风蚀作用下,形成同主风向大致平行排列的垄岗状风蚀丘和风蚀劣地,前者比高多10—20米,也有达40—50米的,长度为10—100米不等,是我国雅丹地形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柴达木盆地北部有一系列与祁连山平行的山地,相对高差500米左右,山地之间为小型的山间盆地,如大柴旦、小柴旦等,各以一个或几个湖泊为中心,发育有湖滨、湖积平原和冲积、洪积倾斜平原。而在山地,冲沟特别发育,有些山段已被分割成离散的岛状山丘,山坡下有很厚的岩屑堆积。柴达木盆地东南部,是长期的地壳沉降区,地面平坦,水源汇集,湖泊面积较大,沼泽地广布、冲积、洪积平原上多为砾石和砂丘,地表多参差起伏的盐土硬壳。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内陆干旱盆地之一。盆地南通西藏自治区,北达甘肃省,西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临青海省海北、海南藏族自治州,是青、甘、新、藏四省区交往的中心地带。地理坐标90E,34N,总面积25.49万km2,其中平原区面积12.74万km2,山区面积12.75万km2。行政区划上,柴达木盆地除西部少部分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东北部甘肃省管辖外,绝大部分隶属于青海省管辖。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属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盆地四周高山环抱,西北有阿尔金山,东北有祁连山,南为昆仑山,东为鄂拉山。盆地中部的赛什腾山、锡铁山和阿木尼克山等,将主盆地分割为尕斯库勒湖、苏干湖、马海、鱼卡、大柴旦、小柴旦、德令哈、乌兰和察汗乌苏等次级盆地,形成了盆中有盆,盆盆相连的特殊地貌景观。宏观上,从盆地周缘到中心依次发育极高山、高山、丘陵、山前洪积平原、冲洪积平原、冲湖积平原和湖积平原,沼泽、盐沼及湖沼等叠置在冲湖积平原和湖积平原之上。

(一)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在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评价指标中,没有考虑地下水储存资源有关的指标。在生态环境功能评价中,主要考虑了湖沼景观、植被和土地三个方面。在柴达木盆地,由于地下水开采规模不大,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不明显,除冷湖镇因井位布置不合理引起了局部咸水入侵现象外,其余地区均没有引起地面沉降和咸水下移问题。在地下水系统衰变中,考虑到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矿化度增高与地下水埋深浅和蒸发强烈有关、泉流量主要受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地下水位主要受地下水入渗补给控制等因素,选用了地下水质量与水位关联度、泉变化与地下水关联度、地下水补给变率与水位变差比指标(图8-15)。

(二)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系统,作为一个地下水功能评价的统一整体。根据该盆地地下水系统埋藏条件和地下水开采利用状况,划分为14个一级区、47个二级区、101个三级区(图8-16)。各一级区保持完整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循环的系统性。在一级区内,按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二级区,主要依据地下水的水化学场分布和次级流域地下水系统条件划分。在二级区内,按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划分三级区(带)。在此基础上,以22km2的网格进行单元剖分,统一编号,剖分有效单元共27933个。

图8-15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指标体系

图8-16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分区图

(三)地下水功能评价结果

1.地下水资源功能状况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功能评价结果,如图8-17所示。在那陵郭勒河流域补给径流带,地下水的资源功能最强,其下游的排泄带及格尔木河流域补给径流带和塔塔棱河流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较强。而冷湖流域和全集河流域,地下水的资源功能较弱。其中咸卤水分布区的地下水资源功能最弱。在该盆地内,适宜规模开采区,仅分布于那陵郭勒河流域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可集中开采区主要分布于那陵郭勒河流域的排泄带、格尔木河流域补给径流带及塔塔棱河流域。在咸卤水分布区,由于已成为液体矿床,非淡水资源,为无法开采区。

图8-17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功能分布图

2.地下水生态功能状况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的生态功能评价结果,如图8-18所示。在各流域的排泄带地下水生态功能强,而补给径流带地下水生态功能弱。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最强区,主要分布于各绿洲带。当地下水生态功能等级为一般以上时,地下水开发利用中必须重视地下水生态功能保护,应在保护地下水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地下水的开发利用。

3.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状况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评价结果如图8-19所示。在各流域排泄带内绿洲带及其附近区域,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较强。而在绿洲带下游的咸卤水分布区,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一般。在绿洲带,由于泉群广布,地下水位变化对泉动态影响较大,所以,绿洲带的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强,因此,在开发利用该区地下水时需要重视对地下水的地质环境功能保护。

4.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状况

综合地下水的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获得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评价结果,如图8-20所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性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那陵郭勒河、格尔木河及塔塔棱河三大流域的补给-径流带,这些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功能具有明显优势,而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和环境功能较弱。其余各流域的山前补给径流带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性为一般-较强,柴达木盆地中心区的补给径流带和各流域排泄带的咸卤水分布区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性最弱,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性较弱的地带主要分布在各流域的排泄带绿洲区。

图8-18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生态功能分布图

图8-19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分布图

图8-20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分布图

(四)地下水功能区划

根据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功能评价结果,划分3个二级区、8个三级区(图8-21)。

1.地下水资源功能区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可规模开采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那陵郭勒河流域补给径流带与格尔木河流域补给径流带(图8-21)。上述两个区带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强,地下水资源功能占主导地位,地下水与地表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基本没有直接关系,可提供大量的地下淡水资源,可规模性布设水源地。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可集中开采区,主要分布在盆地周边的地下水补给径流带或径流带,包括尕斯库勒湖流域补给径流带及径流带、大浪滩流域地下水径流带、冷湖流域地下水径流带、马海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大柴旦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塔塔棱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小柴旦东流域地下水径流带、巴罗根郭勒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尕海湖地下水补给径流带、柯柯盐湖-都兰湖流域补给径流带、芒崖湖流域补给径流带及径流带、西达布逊湖流域补给径流带、托拉海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红柳沟-大水沟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及南、北霍鲁逊湖流域补给径流带(图8-21)。这类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较强,地下水资源功能占主导地位,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居次要地位,地下淡水资源相对丰富,可集中布设中小型水源地。地下水与地表生态和地质环境关系不明显,地下水的大量开采不会引起灾害性生态或地质环境问题。

图8-21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综合功能可持续性区划分布图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资源可分散开采区,呈斑块状分布于柴达木盆地周边,包括大浪滩流域地下水径流带、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径流带、花海子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全集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沙柳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图8-21)。这些地带地下水可持续性一般,地下水资源条件一般,虽然不利于地下水开发利用,但该类地区不存在明显的生态和地质环境问题,三大功能中地下水资源功能占主导,对于干旱的内陆盆地来说也是重要的水源,因此,可小规模地分散开采。

2.地下水生态功能区

柴达木盆地地下水生态功能区,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心的排泄带及个别流域的补给径流带,这些区内的地下水对地表的湿地、湖泊景观、植被、土壤都有着很强的维持作用,生态功能的各属性在这些区都基本处于强势状态,而地下水资源功能及地质环境功能相对处于弱势状态。根据不同地带生态问题的特殊性,将之细化为植被保护区、景观保护区、土地保护区及景观开发区。

在柴达木盆地的植被保护区,地下水生态功能占主导地位,区域内地下水生态功能属性中植被环境维持性居于主导地位,地下水对植被环境的维持性为一般-强的状态。主要分布于盆地绿洲带,包括铁木里克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宽沟-豹子沟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冷湖流域地下水排泄带、苏干湖以东花海子流域地下水第一排泄带、大苏干湖地下水排泄带、小苏干湖地下水排泄带、马海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大柴旦流域地下水排泄带、依克柴达木湖地下水排泄带、塔塔棱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巴罗根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双石峡-红垭豁流域地下水排泄带、芒崖湖地下水排泄带、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那陵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乌图美仁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拉陵灶火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小灶火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大灶火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托拉海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红柳沟-大水沟流域地下水排泄带、沙柳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诺木洪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察汗乌苏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洪水河-依克郭勒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香日德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这些区域地下水是绿洲带生命之水,几乎是绿洲带植被唯一的水源,而绿洲带是整个盆地中最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生活的绿色生命带,因此,这些区带浅层水不适合大量开采,而应对其地下水的生态水位进行合理调控,保护绿洲带的生态平衡。

在柴达木盆地的景观保护区,地下水的生态功能占优势地位,区域内地下水生态功能属性中景观环境维持性和水环境关联性居于主导地位,地下水对景观环境和水环境的维持性为较强-强的状态。主要分布于盆地中心湖泊广布的排泄带,包括尕斯库勒湖地下水径流带、尕斯库勒湖地下水排泄带、大苏干湖地下水排泄带、大苏干湖地下水径流带、苏干湖以西花海子流域地下水排泄带及第一排泄带、德宗马海湖地下水排泄带、德宗马海湖地下水径流带、巴戛柴达木湖地下水排泄带、巴戛柴达木湖地下水径流带、托素湖地下水排泄带、赛什克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柯柯盐湖-都兰湖地下水排泄带、都兰河流域地下水排泄带、芒崖湖地下水排泄带、双石峡-红垭豁流域地下水排泄带、东、西台吉乃尔湖地下水排泄带、西达布逊湖地下水排泄带、东达布逊湖地下水排泄带、南、北霍鲁逊湖地下水排泄带。这些区域地下水对地表湖泊湿地具有明显的维持作用,且地下水多为高矿化的咸水,不适合开采利用,因此,这些区带以景观保护为主。

在柴达木盆地土地保护区,地下水生态功能具有显著优势,区域内地下水生态功能属性中土地环境关联性居于主导地位,地下水对土地环境的维持性为较强-强的状态。该类地区主要为盆地内地下水浅埋区农耕地,包括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径流带北部、红柳沟-大水沟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北部、诺木洪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北部、巴音郭勒河流域地下水补给径流带南部。这些地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为:农田灌溉主要靠地表水,采用的是传统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上升,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因此,在这些地带应改变现有灌溉方式,采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混合灌溉,适当开采地下水,降低水位,保护和改良土地质量。

在柴达木盆地景观开发区,生态条件差,但由于柴达木盆地的特殊气候形成特殊的风蚀地貌,该区可作为旅游景观开发。该类地区主要分布于大浪滩干盐湖地下水径流带、大浪滩干盐湖地下水排泄带、盐湖-冷湖地下水径流带、东、西台吉乃尔湖地下水径流带。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性差,与盆地其他地区相比,地下水资源功能、生态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均处于弱势,为柴达木盆地内生态环境最恶劣区域,荒无人烟,也是柴达木盆地内沙源区,大面积发育风蚀地貌,有名的柴达木盆地魔鬼城即属此区,因而据其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可作为旅游景观开发区。

3.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区

在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区,应重视对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的保护,对地下水生态功能可有选择性的保护。在这些地区,需要论证是否适合开采利用地下水,并合理确定地下水可采量。

如前所述,柴达木盆地地下水地质环境问题主要出现在冷湖流域地下水排泄带东部,主要表现为地下水大量开采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并导致下游咸水倒灌。因此,将该区作为地下水地质环境功能区,并命名为咸水入侵区(B3-1)。尽管该区面积很小,对整个盆地影响不大,但将之单独划分出来对盆地其他咸淡水界面附近的地下水开采具有警示意义。

为什么塔里木盆地多风积地貌而柴达木盆地多风蚀地貌

塔里木盆地非常闭塞,北侧天山横亘东西,高峻延长,西部为帕米尔高原。高峻地势的阻挡,因此风力相对比较小,

但东部风比较大,多风积地貌,类型有沙丘和沙垄,多分布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事实上,风蚀地貌也不少,在塔里木盆地的罗布泊地区比较典型,维吾尔语中称为“雅丹”,意即具有陡壁的风蚀垄槽。

柴达木盆地的风蚀地貌世界闻名,这是由于风化和风力作用引起的,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以干旱为主要特点,气温变化剧烈,绝对年温差可达60以上,日温差也常在30左右,所以岩石风化严重。同时,柴达木盆地也属于狂风盛行的沙漠地域,在春秋两个雨季,盛行大风,受到西部昆仑山脉的阻挡,狂风在这里改变风向,风携带着碎石片和沙子不断摩擦近地面的岩石,日积月累不断侵蚀,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风蚀地貌如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事实上,柴达木盆地沙漠广布,因此也有风积地貌分布。

柴达木盆地最低点在什么地方

柴达木盆地最低点在涩聂湖,海拔2675米。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界于北纬35,东经90之间,呈北西西—南东东方向延伸,东西长约800km,南北宽约300km,面积257768km[2]。

柴达木盆地为高原断陷内陆封闭盆地,属我国四大盆地之一,四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所环绕,从四周山区至盆地中心,呈带状依次为山地、戈壁、风蚀丘陵、细土平原、沼泽、盐湖等地貌类型。柴达木盆地诸山昆仑山最高,平均海拔约5000m,主峰布喀达坂峰6860m。祁连山次之,平均海拔4500m,阿尔金山最低,平均海拔4000m,盆地边缘平均海拔3350m。盆地最低处海拔2675m,盆地面积约12万km[2]。

探索发现本月排行

探索发现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