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李严简介,三国蜀国名将李严简介

发布时间:2023-03-14 05:10:18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灵异事件 >

李严是忠臣吗

李严是忠臣。李严,字正方,后改名李平,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臣,和诸葛亮一样是刘备的托孤重臣。但是李严在历史上并没有像诸葛亮那么出名。

这是因为李严在刘备死后,刚愎自用,多次与诸葛亮发生不和,推卸责任,最后延误军机被诸葛亮上报后主后被废为平民。

人物生平

李严年轻时为郡中专职吏员,以才干知名。荆州牧刘表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曹操进入荆州时,李严正为秭归县令,于是西往奔蜀,刘璋用他为成都县令,又获得能干的名声。公元213,任李严代为护军,在绵竹一带抵抗刘备。

李严率领部下投降刘备,刘备任命他为裨将军。平定成都后,李严被任命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益州因在刘璋治理下,法纪松弛,德政不举,威刑不肃。

刘备于是命军师将军诸葛亮、扬武将军暨蜀郡太守法正、昭文将军伊籍、左将军西曹掾刘巴和李严五人一起制定蜀科,后来成为了蜀汉的法律体系的基础。

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抢夺李严在蜀汉的最高兵权?李严到底有多大权?

章武三年,刘备病逝于永安宫,享年63岁,在他临终前,他将太子刘禅托孤于当时的丞相诸葛亮与尚书令李严,此后,两位托孤大臣共同掌权。

但是在之后的很多战争中,二人意见时常相左,这也使得有人会猜忌说诸葛亮北伐就是为了抢夺李严在蜀汉的最高兵权,甚至有人说诸葛亮完全是出于一己私利,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李严的兵权到底有多大呢?

说起诸葛亮,民间有着很多传闻。诸葛亮,别名诸葛武侯,字孔明,号卧龙,于181年出生在琅琊阳都县,是汉末三国时期的著名丞相。

同时也是中国古代 历史 上十分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与文学家,曾著有《出师表》、《兵法二十四篇》流传于世。

诸葛亮出生于名门望族,家中祖辈世代为官,其先祖诸葛丰与父亲诸葛珪曾经分别在西汉时期与东汉时期做过司隶校尉、泰山郡丞,受人敬仰。 在这样的环境下,诸葛亮也有着擅于内政与军事的基因。

虽然诸葛亮在幼年时期就已经失去双亲,但是有着远大抱负的他逐渐结识了很多英雄豪杰,其中在“三顾茅庐”事件中,他提出了隆中决策,使得刘备赞不绝口,从此诸葛亮便开启了他神话般的人生。

此后,诸葛亮深受刘备重用,先后协助刘备夺取荆益、建立蜀汉。在刘备病逝前,刘备还命诸葛亮为托孤大臣,并命太子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刘禅继位之后,朝廷政事便基本都是由诸葛亮来决定了,也正是从这时开始,诸葛亮与李严的纠葛逐渐显露。

说完诸葛亮,再来谈谈李严。李严,别名李平,字正方,出生于南阳,是汉末三国时期的朝廷重臣,曾经参与制定《蜀科》,后来成为了蜀汉法律体系的基础,影响深远。

在刘备去世之前,李严受命托孤太子刘禅,同时刘备还将李严升任为中都护,负责统管内外军事,镇守永安宫。

大概也正是这一职务,使得李严更为孤傲,在之后的战争中不断与诸葛亮发生摩擦,最终以被贬为民、流放梓潼郡结束了他的一生。这一摩擦起源于什么呢?这一切还要从北伐战争说起。

刘备生前在蜀汉军队中拥有着很高的权威,在当时,诸葛亮又经常被刘备派遣,常年带兵在外,因而也逐渐在蜀汉军中积累了大量的人脉,也获得了军中将士们的认可,有了一定的权威。

但是在刘备去世后,蜀汉政权即将分崩离析,内部的各大派系都开始争相抢夺资源、划分地盘,其中主要有三派,根据地位排序分别是:以诸葛亮为代表的荆州人士,以李严为代表的东州人士,以及益州本土派系。

而就在各大派系争斗不休的时候,正值南中地区乘机叛乱。 对此,为了蜀汉的稳定,诸葛亮主动率军应对,他先是按兵不动,之后在225年,等国内丧事等都处理完成后,诸葛亮才率兵南征,一年内便平定了所有乱事。

蜀汉稳定了南中,获得了大量资源,也为接下来的北伐战争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在刘备在世期间,曹魏一直都把刘备当做是自己的头号劲敌,而在刘备去世后,曹魏与蜀汉之间的战争也并没有就此停止。

在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太子曹叡继位,但是太子并不像魏文帝一般杀伐决断,并且因刚刚登基而暂时缺乏统治经验。

因此,诸葛亮见状,想要抓住有利时机,出师北伐,终结蜀汉与曹魏两国之间多年的纠葛,以此来完成先主刘备的遗志,完成统一天下的志向,这也是诸葛亮北伐的唯一目的。

在之后的北伐战争中,诸葛亮独自掌握所有军政的大权,让李严负责后勤工作,如粮草的运输与衔接。对此,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北伐是为了抢夺李严在蜀汉的最高兵权,但事实并非如此。

在当时,蜀汉面临着外敌随时入侵的情况,诸葛亮意识到必须先稳定蜀汉内部、统一大军,才能在曹魏攻打己方时坚不可摧。

因此,诸葛亮决定独掌兵权,而对于李严的工作,实际上,这项工作在战争进程中是极其重要的,是会影响战争进退的关键因素。

经过一年的准备,227年,诸葛亮带领大批军队进驻汉中。一开始,魏明帝刘禅把军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对付孙权上面,而忽略了诸葛亮所带领的蜀汉政权,在此情况下。

次年,诸葛亮先是扬声蜀汉大军要走斜谷道取郿,声东击西,同时派赵云与邓芝吸引对方的重兵,然后自己率领大军攻打祁山。

一举歼灭了曹魏的五万兵力,打得曹魏猝不及防,直接将多方战略地点占为己有,使得民间一度流传着“朝野恐惧”一说。

此后,曹魏军队也立刻调整了军事战略,着力对抗诸葛亮,由于曹魏大军人数众多,因而蜀汉军队先后失利,第一次北伐宣布失败。

事后,诸葛亮向皇帝刘禅请罪,请求自贬三等,对此皇帝虽便下令命诸葛亮为右将军,但是命其职权依旧像从前一般。 226年,战胜的魏兵东下,诸葛亮察觉关中虚弱,因而趁机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诸葛亮先是试图劝降,但是之后因李严故意拖延时间而导致粮草不继,不得已以武力攻城,最终伤亡惨重但好在以胜利收场。229年,蜀汉大军整装待发,诸葛亮发动了第三次北伐。

战争中,他先是派陈式将军攻打曹魏力量薄弱的武都与阴平二郡,之后又派兵救援、进驻建威,最终攻下二郡,获得了重大胜利;次年,天降大雨,击退魏军,诸葛亮趁机率军西入羌中,大破魏军。

231年,诸葛亮继续北伐,率军攻打祁山,但是因司马懿错误地估计了蜀汉的军事战略,因而只能退还保营。对此,诸葛亮认为这是一次绝佳的时机,随即便派出魏延等将军带兵分为三路包抄击败司马懿,最终司马懿也以惨败告终。

之后,为了对付所向披靡的蜀军,司马懿带领魏军卸甲轻装,采取“拒守不战”,而诸葛亮也因求战不得而被迫等待。

在等待的过程中,诸葛亮所带领的蜀汉大军因粮草补给跟不上而无法行军,同年,刘禅又因运粮不济传唤诸葛亮还师,因此诸葛亮只能无奈收兵。

回到朝中后,诸葛亮才了解到圣旨并非刘禅所传,而是李严假传,李严甚至还借此污蔑诸葛亮无故退兵。

此外,诸葛亮还数次质问李严为什么押运不利、故意拖延,李严为了推卸责任,反而将诸葛亮质问了一番,意思是就北伐本来就是一场错误。

对此,诸葛亮忍无可忍,将李严假传圣旨、多次故意拖延粮草而导致战败的证据上奏给了刘禅皇帝,正如 历史 上所记载的诸葛亮的弹劾书:“只是认为李严本性不过是为了得到一些荣誉、利益而已,哪料到他竟然存有颠倒是非之心,以致如此。如果这种人和事任其存在下去,必将导致国家的祸败。”

此后,刘禅便将李严废为了平民,并流放至梓潼郡,自此,李严也结束了他私心甚深的政治生涯。

由此可见,李严一再阻止诸葛亮北伐的原因并非真的是为了国泰民安,而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罢了。

而诸葛亮决定北伐完全是为了蜀汉的大好江山,而绝无私心,更不是为了抢夺李严的兵权。谈到李严的兵权,那么他的兵权到底有多大呢?

正如《三国志》中所记载的,先主刘备在去世之前,升任李严为中都护,授予李严“统内外军事”的职权,但是这一职权果真是最高兵权吗?

事实并非如此。 首先,在职权上,诸葛亮是丞相,而李严是尚书令,尚书令本就是要受到丞相的制约与控制的。

其次,刘备虽然授予李严“统内外军事”的职务,但是同时也要求他镇守在永安宫,在永安宫中行使职权,因此李严无法回到成都,无法进入蜀汉大军的权利中枢,也就无法刻意制衡诸葛亮。

因而在蜀汉政权中他这一派系地位是低于诸葛亮的荆州派系的。最后,李严手中的兵权其实是十分有限的。

一方面,从地理位置来看,永安地处东面,交通不便,周围山地颇多,使得行动效力大打折扣,因而无法对全局性的战争给出最为合理的指挥。

另一方面,从外部军事上来看,当时的蜀汉已经经历了“夷陵之战”,与东吴初步交好,因而李严所在的永安已经几乎没有战事,并且在此之后的北伐战争也是也汉中为核心,而不是永安。

因而永安更像是汉中的后备防线,李严也只能是后备军中的一员,而不能统揽内外军事。

因此, 历史 上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个“统内外军事”的职务并非统揽整个蜀汉军队的内外军事,而是统揽李严所在的永安宫的内外军事,以此来达到镇守的目的。

此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一职务主要是负责永安与东吴二者之间的军事,目的就是以防东吴攻打永安时会猝手不及。

但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共同点就在于都认为,李严并不是全国的最高军事统帅,李严的兵权也并不是至高无上、掌握全国的最高军权的,而是仅仅局限于永安之中,用来镇守永安的。

[1] 张应二. 诸葛亮军事活动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 《三国志》

[3] 李严,百度百科.

李严在蜀汉的地位

李严是蜀汉的重臣。

李严,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汉族,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到梓潼郡(治今四川梓潼)。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李严得知这个消息后,认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能够起用自己了,因此心怀激愤而病死。

据《水经注》记载,李严在健为任郡守期间(214年—222年),还重新修筑了蒲江大堰,又叫“六水门”枢纽工程,使其能连接江的两岸。东汉晚期,战乱极颇繁,都江堰、六水门等大型水利工程都严重失修。李严上任后,重新整治水利工程,对当时的生产建设是有功绩的。而且其功绩也一直影响着后世。

三国演义中李严是怎么死的

建兴九年诸葛亮北伐,李严督运粮草,但办事不力致使蜀军北伐被迫停止,李严为了推卸责任,不惜编造谎言诬陷诸葛亮,又想杀死督运领顶罪,直到诸葛亮用证据揭露其无耻行径后才认罪,加上李严平素自私,人际关系差,招致大部分同僚的敌视,所以被罢官流放梓潼郡。建兴十二年,李严闻知诸葛亮逝世,认为后人不会给予起用他的机会,于是气愤病死。

灵异事件本月排行

灵异事件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