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加爵是遗书是真的吗,吸尘器经济实惠的哪个牌子好

发布时间:2023-02-21 17:19:21编辑:admin来源:www.tanling.com 当前位置:探灵网 > 探索发现 >

马加爵临死前死的一封信是真的吗

马加爵临死前死的一封信不是真的,马加爵最后一次写信是在4月6月,距离临死时还有很长时间。

2004年6月17日上午9时,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裁定核准了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马加爵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宣判结束,马加爵即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信件一

夜已经很深了,面对着这高墙铁网,我无法入眠,思绪像灰。几年的大学生活仿佛就在眼前,但我此刻却是在这样一个地方。表面上看我很平静,但到了这种境地,试问谁又能做到心如止水呢?

两个月前我的身份是一名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一名即将进入社会展示自己才能的毕业生,家人和国家都对我寄予厚望,而我本人又何尝不是满腔热血地想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一份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的母校在整个云南省当中是名气最高、实力最强的高校,就业前景是很看好的,这些我都从师兄师妹(老乡)和老师那里打听得很清楚了,所以很多报纸上所渲染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我是从来没有感受到的。

写到这里我真的很痛苦。可以说这“天之骄子”的身份是国家给予的,也可以说是我个人经过十二年努力奋斗而得来的,但我当初怎么就轻易地毁了这一切呢?那四名被害者也和我一样,家里都有父亲母亲,兄弟姐妹,也和我一样经历了多少年的寒窗苦读,也和我一样对未来充满期待。但我当初怎么就那么轻易地毁了他们呢?人云:凡事都是有原因的,又说:事物的发展总有内因和外因,而内因是占主导地位的,所以现在每天我都努力思索,试图从自己身上寻求原因,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此刻我亦很糊涂,只能说当初很偶然!

就因为一次打牌吵架,我决定了走上这条路。现在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看,这是多么荒谬,多么无知啊!这是多么地悲哀,多么地残酷啊!难道生命就这么脆弱?难道这世界上就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吗?不是的!现在我是这么想的,以前也是!但是那几天我的心里只有苦恼,只有恨,诸多后果都未曾设想。很多事情来不及思考,就这样发生了。事后才知道造成的影响是多么大,才知道给亲人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也才明白伤心难过的远远不止我的亲人朋友。后悔啊,但木已成舟,我是无力挽回的了。我是想对整个社会说声对不起,想对那四名同学的亲人朋友说对不起,但你们会接受么?对于这么一个恶魔,你们会接受么?

我是在农村上的六年小学,有一位老师特别严厉,自备了一小木条来惩罚学生。在众多学生当中我是最顽皮的了,但大概是四年级吧,这位老师开始对我疼爱有加了,尽管我仍然是那么顽皮,因为他发现我有小聪明。所以说,我对学习感兴趣是从那时候开始的,是拜这位严厉而又负责任的老师所赐。老师,真的很感谢您,您是我的启蒙老师啊。

唉,往事回忆起来总是那么的甜蜜。

我高中时的那位班主任是一位仁慈有爱心而又负责任的人。我再也找不到什么华丽的词语来刻画他了——要想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清晰全面地表述完全是很难的,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种体会。我们班主任几乎每天早晨六点整都来到我们宿舍来催我们起床做早操,因为好几个人很不自觉,常赖床不起。有一个学期我对班主任说我不想做早操,想多睡点儿好养足精力学习,老师也马上答应了。那么多的学生当中就仅我有这个特权。这位老师讲课详细,我私底下总觉得太过花费时间,觉得很多细节是没必要一一细点。但我终于明白,老师面对的不只是我,而是全班同学。俗话说:十个手指都有长短,各人有各人的资质,水平参差不齐。他是对全班同学负责啊!有人说小事情才是最感人的。这样的小事真是太多了,但我却描述不出来,只知道它们感动了我很多,很多。

还有很多人都让我感到了温暖,感到了内疚,但我不想一一写出来,以免像流水账,所以这样做就是很不负责任了。

这篇短文取名“忏悔”,除了想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想以对所有受到伤害的人有个交代之外,还想以此警醒世人,千万不要犯罪,凡事要三思。当你想犯罪的时候你要明白——最大的受害者其实是你最亲最爱的人!

其实,我最想对亲人们说声对不起。父亲母亲对我从小就疼爱有加,从小就对我寄予厚望,希望我出人头地,希望我为家乡争光。他们为我含辛茹苦了几十年,而我在即将成功的时候,却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这对他们的打击是多么地沉重啊,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不起……

马加爵

2004年4月6日

再次成为热议的马加爵事件

由于一份法律文书的公布,马加爵事件再次成为热议。这份法院判决书指当年马加爵案件审判长涉嫌犯罪。看到cj一篇总结马加爵事件的文章,才发现这件轰动一时的案件原来有这么多余波。

简单介绍下,云南大学生马加爵当年杀害四名同学后潜逃,引发舆论关注。最终马加爵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已经执行。后来在网络上流传有马加爵的遗书,指其因为被霸凌,最终愤而杀人。这则遗书实际上并非马加爵所写。但是以此为依据,还有dv作品二次传播。

回顾马加爵的作案过程,可以看出他相当冷静。一共四个同学,是分开几日杀害。中间如何藏匿尸体,以及事后如何逃窜,都经过了计划。但是时至今日,还有人认为马加爵情有可原,这值得深思。

首先,这次审判长入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加爵可能无辜。这是一种很典型的思维误区。这种联想的逻辑是这样,审判长入罪➡️他不是好人➡️他可能判了冤假错案➡️他判了马加爵死刑➡️马加爵可能无辜。这里存在两个逻辑问题。第一不是好人不等于判冤假错案案;第二可能无辜不等于无辜。其中第一个问题,既一个人有缺点就被无限放大,在现在舆论场中非常常见。比如粉丝骂战,会用对方的黑历史来论证这个人不可靠。

第二是那封伪造的遗书为何有很多人相信。这是因为他的构造很符合人们的刻板印象。马加爵犯案之前,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大学生,而且家境一般。普通人基于这两点的联想,会构成一个自卑的局促的大学生。如果联系到自己曾经的处境(附加说明,从概率上讲,大部分的大学生活都曾经是局促与自卑的),则会由于共情而多一分同情。那么为何这样一个(看起来)无害的大学生会去杀人呢?一般人的看法都倾向于忍无可忍(毕竟这更符合普通人的经历)。此时一份契合人类判断的遗书出现,自然会大加流传。

不仅是马加爵案件,面对很多社会新闻,我们都会产生类似的感受。比如女性会更对如家暴、强奸等恶性事件感到愤慨;部分男性会对强奸做出“不亏”的评价。刻板印象和过去的经历会对一个人的即时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大概也就是所谓的偏好(偏见)。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有更多的带有偏好的信息,如果依然只凭直觉,也很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

这个社会的变化,真的是人类需要努力才能适应的。

ps这还是一篇自我表达高于传播的文章

马加爵遗书是真是假?(春城的春天下着雨 有着一丝凄寒的风 我望着生锈的铁窗……)

应该是假的,你看看链接的那个绝命书应该是真的遗书。这个应该是有人借这个事件发泄不满的。

我想一个人不会写两份遗书吧,就是写了,那个能报道出来,这个也能报道出来,可是却一直没找到,都是在论坛转载的,感觉可信度不高。

马加爵遗书是真的吗

假的,不是马加爵写的,是金羊网论坛上,一个ID叫“地中海之笑”的网友写的。

马加爵临刑前写的一封信是否真实?

我觉得你应该相信,虽然本人呢也没有亲眼见过那张纸,不过你想啊,那些视频都是总警察面前拍下来的,不会是假的吧,我当时看的就是在警察面前,马加爵在哭着说一些事情,还附有一张遗书的画面,他的父母据说在事后也看到了这封遗书,也被记者公开,又什么好怀疑的吗?不明白

探索发现本月排行

探索发现精选